心脏,被誉为人体的“发动机”,它昼夜不息地跳动,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并带走代谢废物,保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然而,当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病变,心肌细胞就会受到损伤甚至坏死,冠心病便悄然而至。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的预防与管理,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冠心病的成因与危害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冠状动脉在心脏顶部环绕近一周,像是一顶王冠,因此得名。它沿心脏表面分布,发出多个分支深入心肌进行供血。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可根据心脏的活动量调整供血,但当冠脉管腔内出现脂质和坏死组织构成的斑块,或冠脉畸形、冠脉炎症、冠脉痉挛等导致管腔狭窄时,心肌供血就会减少。管腔狭窄程度超过50%—75%时,机体在激动、劳累等情况下无法代偿,就会出现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这就是冠心病。
冠心病不仅会导致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发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冠心病的预防与管理。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应保持饮食的多样化,适当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如鱼、禽、豆类)和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高盐饮食。这样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和血脂水平,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饮食习惯值得借鉴,他们饮食以水果、蔬菜、五谷杂粮为主,高脂肉类摄入较少,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低。
2.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改善血脂水平,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当然,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3.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冠心病非常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使身体质量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内。过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4.戒烟限酒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坚决戒烟。同时,限制饮酒量,过量饮酒会损害心脏和血管功能。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保护心脏健康。
5.保持良好心态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预防冠心病的发生。通过学习以下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深呼吸等,可缓解紧张情绪。
冠心病的管理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除了注意上述预防措施外,还需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严格药物管理。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是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患者要了解自己所服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向医生反馈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以备不时之需。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患者要了解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如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记录自己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提供心理支持。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患者自身要学会调节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改善生活方式。冠心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安静、舒适,有利于患者的休息和康复。饮食方面要严格控制,注意饮食的规律和适量,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