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心脑血管、神经外科、冠脉狭窄、人体四肢大血管疾病等。虽然这一治疗方式具有精准、创伤小的特点,但在介入治疗后也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加强巡视:完成介入手术治疗后,应先辅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跳、脉搏、呼吸等,仔细查看患者伤口是否有出血情况。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需静卧24小时,此时应避免大幅度翻身,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敷料是否有出血或渗液的情况。一些患者在术后还可能会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应第一时间内告知医生,并遵医嘱进行处置。
做好疼痛护理:患者在介入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疼痛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叮嘱其不要紧张。家属也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对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者,或疼痛已严重影响到患者休息时,应在第一时间内请示医生,并遵医嘱给患者服用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痛苦,使其能更好地休息,从而增强个人免疫能力,促进术后康复。
做好发热护理:在完成介入治疗后,一些患者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这时应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如果患者的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可采取用温水擦浴,或在头顶敷冰袋的方式进行物理降温。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给患者使用退烧药物。患者家属要鼓励患者多喝水,在发烧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大量出汗,因此还要协助其勤换衣物,确保皮肤的干燥及清洁。
饮食护理:患者在完成介入手术治疗后还应做好饮食护理工作。术后一周应坚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可吃一些半流质食物及蔬菜,这样能很好地预防便秘。之后,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并逐渐增强营养,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结束语:虽说介入手术治疗方式的创伤相对较小,但也属于侵入性操作,会损伤到患者的身体。因此,在手术后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