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病症,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功能性、器质性的病变。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消化系统疾病与人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类疾病与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相辅相成。因此,保护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安全,促进其恢复健康,需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
1.做好健康宣教和指导。疾病久病不愈或治疗难度大,以及身体上的疼痛及其他不良症状带来来带的影响,难免会引起患者一些消极情绪,而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又会加重消化系统疾病症状。通过宣传教育,将疾病相关知识(危害、诱因、如何治疗、预后等)告知患者,引导其正确认知和对待疾病,认识到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对疾病恢复和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持对抗疾病的信心很关键。此外,通过健康宣教,教授患者心理调节和护理的一些小方法。例如,进行放松训练,即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巧,帮助患者减轻身体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况。
2.保持良好沟通交流。医生与患者、家属与患者间都要保持良好沟通交流,理解并认同患者的一些心理变化,耐心倾听和回答到患者的疑问,以及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让患者安心和舒心。例如,家属多陪伴患者,饮食、作息等与患者保持同步;耐心对待患者,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没事找事、,不能放任不管或责备。
3.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环境对人心理状态的影响也比较大,保持患者所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和谐,也有助于促进其心情舒畅。
4.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鼓励和引导患者加强情绪管理,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压力,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锻炼,组织开展一些娱乐放松活动,或者是干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阅读、看剧、旅行等,转移注意力。
综上所述,人在患病的时候大多比较敏感、脆弱,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而紧张焦虑、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反过来也会对患者产生更大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疾病症状加重。患者更应该做到正常对待疾病、,适度运动锻炼,、健康规律饮食和保持心情愉悦,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