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如同人体的“生命之河”,奔腾不息地为全身组织器官输送养分和氧气,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然而,当血液系统出现问题时,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影响人体健康。下面让我们来探秘血液系统疾病,了解身体的“生命之河”。
1.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类型有哪些
(1)贫血
这是最为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其中,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患者常出现乏力、易疲倦、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巨幼细胞贫血则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 B12,除贫血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
(2)白血病
这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使患者出现贫血、出血、感染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在治疗方法和预后上存在差异。
(3)淋巴瘤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分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类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和生成受抑,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由于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同时伴有神经精神症状、微血管病性溶血、肾功能损害等表现,病情较为凶险,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2.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贫血症状
除了乏力、头晕、心慌等表现外,皮肤和黏膜可能变得苍白,尤其是睑结膜、口唇、甲床等部位更为明显。长期贫血还可能导致指甲变薄、易碎,出现反甲(匙状甲)等情况。在运动耐力方面,患者会明显下降,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感到气喘吁吁。
(2)出血倾向
轻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即皮肤表面出现小红点或紫红色斑块,按压不褪色;鼻出血、牙龈出血也较为常见,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严重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上消化道出血)、血尿(泌尿系统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3)发热和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白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发热和感染。感染部位常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口腔等,表现为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症状。发热可为低热,也可高达39℃甚至40℃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控制,反复发生的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预后。
(4)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在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中,白血病细胞或淋巴瘤细胞可能浸润肝、脾和淋巴结,导致这些器官肿大。脾脏肿大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左上腹坠胀不适,有时可在肋下摸到肿大的脾脏;肝脏肿大可能引起右上腹隐痛、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等症状;淋巴结肿大通常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无痛性肿块,肿块质地不一,可活动或相互粘连融合成块,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可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等。
结语 血液系统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复杂。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明确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让生命之河重新恢复清澈与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