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感染肺炎支原体不必太恐慌

发布时间:2024-10-21 阅读:48次 作者:王敏
单位及职务:邯郸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肺炎支原体感染近两年人数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冬季节发病率高。那么,不幸感染后应该怎么办?日常应如何预防感染呢?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既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缺乏细胞壁,青霉素和头孢类对其无效。感染后无持久免疫力,仍可重复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兼性厌氧、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支原体感染后,潜伏期为1—3周,症状出现后约2—3周具有传染性,如果患者免疫状态良好,未出现并发症,且及时接受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传染性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或消失。如果患者免疫状态较差,存在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者未及时接受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传染性可能延长。

   感染后的主要症状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的人群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感染后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头痛、高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但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可引起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重症肺炎表现。支原体感染也可表现为咽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继而出现临床表现,约1/3的病例也可无症状。发热一般为中高热,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部分患者咳嗽可持续4-8周。支原体感染普遍病程较长,通常在2—4周左右。

   治疗强调两个早

   感染肺炎支原体,早诊断和早治疗能避免发展为重症,早期识别和早期有效治疗重症病例,能避免病情迁延和遗留后遗症。

   合理治疗方面,对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敏感或者治疗反应较好患者,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大环内置类治疗无反应、明确耐药以及病情较重者,应及早使用其他抗肺炎支原体的抗菌药物。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要合理,避免滥用、过度、过早或过晚使用。对于轻症患者,能口服药物尽量居家口服药物治疗,避免过度静脉输液治疗。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重症病例,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对于8岁以上儿童患者如使用阿奇霉素效果欠佳,可应用多西环素进行治疗。成人患者阿奇霉素耐药性强疗效欠佳时,可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结语  肺炎支原体并非新发病原体,自然界中早有存在,一旦感染也无须恐慌,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可得到有效治疗。免疫力低下人群应警惕重症感染的发生。由于肺炎支原体的传播性强,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密切接触感染者。

邯郸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王敏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感染肺炎支原体不必太恐慌》,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