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中医养生注意调理脾胃

发布时间:2023-11-23 阅读:693次 作者:霍丽丽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东光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认为是人体后天之本,承担着生化气血和各个部位营养供应的任务,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不良的饮食习惯、情绪压力等原因,脾胃功能往往容易失调,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腹胀、便溏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了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学习中医养生的方法,注意调理脾胃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途径。

   1  中医调理脾胃的基本原则

   中医调理脾胃的基本原则涵盖了补法、消法、温法和清热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脾胃证型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对于脾胃气虚的情况,中医推荐采用补益的方法。在具体的药物选择上,党参、炒白术等被认为是有效的药材,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提升气虚状况。这种补益的调理方式旨在强化脾胃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体内的能量供应和代谢水平。

   对于脾胃湿热的情况,中医则倡导采用清热利湿的药物。木香、香橼等被认为是对付湿热证型的良好选择。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毒的特性,有助于调和脾胃的湿热病理状态,缓解相应的症状,如口苦口干、腹泻等。这一方法旨在通过清热利湿,净化体内湿热的病邪,从而达到恢复脾胃平衡的效果。

   脾胃阳虚的症状需要采用温补的方法进行调理。在中医的药物选择中,干姜、肉桂等被视为具有温补作用的药材,能够有效增强脾胃的阳气,促进体内的阳虚症状的缓解。这一调理方式旨在通过温热的药物作用,补充脾胃的阳气,增强其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和代谢水平。

   而对于脾胃热盛的情况,中医建议采用清热泻火的药物。黄芪、蒲公英、黄连等被广泛应用于清热泻火的方剂中,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温的功效。

   2  中医调理脾胃的日常方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中医提供了多种调理脾胃的方法,涵盖了饮食、按摩、运动和情志等多个方面。

   首先,饮食方面是调理脾胃的基础,我们应该保持一日三餐的规律,避免摄入过多的生冷辛辣食物,而是多选择水果、蔬菜和杂粮。在蛋白质的摄入上,适量的补充对脾胃健康也至关重要。此外,一些被认为有益于脾胃的食物和食谱,如山药、莲子、薏米、芡实、四宝粥、山楂、麦芽、神曲、山药炖排骨、莲子百合粥等,都是值得我们推荐尝试的。

   在促进脾胃健康方面,简单易行的按摩手法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通过巧妙地揉脾腧、按足三里、拍中脘等手法,可以促使脾胃的血液循环更加畅通,有助于调和身体的气机。这些手法并非繁琐难学,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尝试的。揉脾腧(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下缘)是促进脾胃血液循环的好方法;按足三里(胃经的重要穴位,在小腿部,髌骨下缘3寸的位置)也是调理脾胃功能的有效手段;此外,通过拍打中脘(肚脐直上4寸),也可以促进气机的畅通,有益于脾胃的健康。运动也是维护脾胃功能的重要途径,选择一些温和而有效的运动,不仅可以活动全身经络,还能调理脾胃功能。八段锦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气功,通过柔和的动作和呼吸调控,有助于促进脾胃的健康。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其缓慢而流畅的动作可以帮助调和脾胃的功能。

   除此之外,情志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脾胃健康同样至关重要。远离焦虑、恐惧、悲伤和紧张等不良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腹部保暖,不穿露肚脐的装束,都能有效地维护脾胃的健康状态,促进脾胃的正常功能。

   结束语:通过中医养生调理脾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合自己的调理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维持脾胃功能的关键,而这也将带来身体抵抗力的提高,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从而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河北省东光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霍丽丽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中医养生注意调理脾胃》,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3年1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