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肝功能检验:肝脏健康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4-10-14 阅读:72次 作者:李正红
单位及职务:诸城市贾悦中心卫生院

   肝脏,作为人体内的“化工厂”,承担着代谢、解毒、储能、分泌、防御等生理功能。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饮食习惯的普及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肝脏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到肝癌,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了沉重负担。

   一、肝脏的基本功能与结构

   肝脏不仅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执行多种关键生命功能的核心。从结构上讲,肝脏由数千个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内含有肝细胞、胆管、肝动脉和肝门静脉的分支,这种精细的结构布局确保了高效的物质交换与代谢。肝细胞排列紧密,其间穿插着血窦,使得血液能够充分接触肝细胞,完成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害物质的转化及废物的排出。

   在功能上,肝脏作为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参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调节,通过糖异生和糖原分解维持血糖稳定,将多余的脂肪转化为脂蛋白运输至身体其他部位储存,同时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维持血浆蛋白水平。此外,肝脏还负责解毒,将摄入体内的药物、酒精及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排出体外,保护机体免受伤害。胆汁的生成与排泄是肝脏的另一项重要功能,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等成分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肝脏还参与凝血系统的调节,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确保血液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凝固止血。同时,肝脏拥有一定的免疫功能,能够识别并清除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维护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二、肝功能检验的分类与方法

   肝功能检验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诊断肝脏疾病及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其分类与方法多样且各具特色。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血液检验是最常用的肝功能检验方法,通过抽取静脉血样本,可以检测肝脏合成和代谢产物的水平,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肝脏的代谢功能、解毒功能、合成功能以及胆汁酸代谢功能等,是判断肝脏是否受损及损伤程度的重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在肝功能检验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包括超声、CT扫描、MRI等。这些检查方法能够直观地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及是否存在异常病变,如肿瘤、囊肿、脂肪肝等,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检验方法,即肝脏活检。通过穿刺取出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由于肝脏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适感,因此需要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进行。

   三、肝功能检验的临床应用

   肝功能检验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肝脏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肝脏疾病的早期筛查中,肝功能检验能够及时发现肝脏功能的异常变化,如血清转氨酶升高、胆红素代谢异常等,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潜在风险,从而促使患者及时就医。

   在肝脏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肝功能检验结合影像学检查、病史询问等手段,能够准确判断肝脏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及累及范围。例如,通过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可以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而血清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则有助于评估肝硬化的程度及预后。

   肝功能检验在肝脏疾病的治疗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在抗病毒治疗中,监测ALT、AST的下降情况,可以判断病毒复制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而在保肝治疗中,观察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则可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修复情况。

   肝功能检验在肝脏疾病的预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持续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建议,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对于肝硬化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可以预测肝衰竭的风险,为肝移植等救治措施提供时间窗口。

诸城市贾悦中心卫生院 李正红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肝功能检验:肝脏健康的“守护者”》,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