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记住!冰箱是不是食物的保险箱

发布时间:2024-10-24 阅读:59次 作者:林志坚
单位及职务:北海市人民医院

   更多人习惯一次性购买大量的食材,然后全部都塞进冰箱里,接下来更多的时候依赖这些存货解决温饱问题,然而却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冰箱存货已经是常态,蔬菜、水果、肉类、海鲜、饮料、面包等等,尤其是剩饭剩菜,都是冰箱的常客。有些人家的冰箱里甚至有更多已经忘记的过期的食物,存在极大的健康安全隐患。毕竟,冰箱虽然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但是,冰箱并非万能,甚至可能成为癌症的帮凶。

   一、冰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冰箱虽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但并非无菌环境。长期不清洁的冰箱内部可能藏有大量有害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食物传播给人体,引发食物中毒。因此,定期清洁冰箱至关重要。建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包括取出所有食物,用温和的洗涤剂和热水擦拭内壁、搁架、抽屉等,特别注意门封条的清洁,因其易藏污纳垢。同时,定期检查食物状态,及时丢弃过期或变质的食物,避免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二、食物储存的科学分类

   1.剩饭剩菜

   很多人,不想浪费食物,尤其是老年人习惯了节省,吃不完的剩饭剩菜舍不得丢掉,习惯性地往冰箱里面塞,更多时候甚至忘了放置多长时间,已经超过了8—10个小时,最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冰箱能延迟食物的变质,复煮高温就能杀死细菌,食物就安全了。真的吗?不是的,冰箱并不具备杀菌功能 只是在低温的条件下,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而已。剩饭剩菜在冰箱中存放时间过长,可能会滋生细菌与真菌,产生有害物质,特别是高蛋白的食物,如肉类、海鲜和豆制品,更容易在长时间存储过程中变质,变成有害物质,可增加患癌的风险!并且剩饭剩菜在二次加热的过程,导致营养素的破坏与流失,滋生细菌,因此,剩饭剩菜应该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冰箱不是保险柜。

   2.乳制品

   含有丰富蛋白质和脂肪的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等,是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乳制品在冰箱中的存放时间需谨慎控制。长时间冷藏不仅可能导致其营养价值下降,还可能促使细菌与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尤其是开封后的乳制品,更容易受到外界污染,不仅口感风味变差,还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因此,购买乳制品时,应留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在开封后尽快食用完毕,避免长时间存放。

   3.反复解冻的肉类

   肉类食品在反复解冻过程中,其组织结构会遭到破坏,导致水分流失和肉质变差。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为细菌与有害物质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每次解冻都会增加细菌繁殖的机会,即使再次冷冻,也无法完全杀死已滋生的细菌。随着冷冻解冻频率的增加,肉类中的细菌数量会大幅度上升,食用后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因此,建议肉类食品在购买后应尽快烹饪食用,如需冷冻保存,也应尽量避免反复解冻,最好是一次解冻后根据食用量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冷冻,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保障食品安全。

   4.绿叶蔬菜

   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健康大有裨益。然而,这些蔬菜在冰箱中存放过久,其本身的硝酸盐可能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患癌风险。尤其是久存的绿叶蔬菜,其亚硝酸盐含量可能显著上升。因此,绿叶蔬菜应尽可能新鲜食用,购买后应尽快烹饪,避免长时间存放。如需保存,也应选择正确的冷藏方式,如使用密封袋或保鲜盒,以减少蔬菜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延缓硝酸盐的还原过程,降低亚硝酸盐的生成风险。

   5.腌制品

   腌制品如泡菜、腊肉等,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的盐分和防腐剂以延长保质期。然而,即使在冰箱中存放,这些腌制品也可能因时间过长而滋生细菌与真菌。尤其是当盐分和防腐剂的作用减弱时,细菌更容易繁殖,产生如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增加消化道癌的风险。因此,腌制品应适量食用,不宜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部分。同时,存放时应选择密封性能良好的容器,并定期检查腌制品的状态,如有异味、变色等情况应立即丢弃,避免食用变质腌制品带来的健康风险。

北海市人民医院 林志坚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记住!冰箱是不是食物的保险箱》,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