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别把认知障碍当“老糊涂”

发布时间:2024-10-24 阅读:57次 作者:吴春林
单位及职务:东莞市茶山医院·慢性病管理中心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说话颠三倒四等现象,很多人会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老糊涂”。然而,这种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问题——认知障碍。若任其发展,将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整体健康状况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正确认识认知障碍,及时进行科学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认识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个体在思维、记忆、语言、注意力等认知功能方面的能力下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

   2.认知障碍的早期症状

   2.1 记忆力减退

   记忆力减退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如放下东西就忘记放在哪里,忘记和别人的约定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会逐渐忘记过去熟悉的人和事。

   2.2 语言障碍

   早期患者在语言表达时可能会出现找不到合适词语来准确表达想法的情况,说话变得含糊不清,或者经常重复同样的话。

   2.3 定向力障碍

   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减弱。比如在夏天时,穿着厚重的冬衣,还坚称是冬天。或者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可能会突然一时想不起回家的路。

   2.4 注意力不集中

   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像看电视、看书时,会频繁分心,无法专注于内容。

   2.5 情绪和行为改变

   情绪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细微变化,比如偶尔变得比以往更容易焦虑、烦躁,或突然哭泣生气骂人等。行为上,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太寻常的举动,如在家里不停地翻找东西等。

   3.科学干预的重要性

   认知障碍的科学干预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以及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都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护负担。

   4.认知障碍科学干预措施

   4.1 药物治疗

   针对认知障碍的不同病因,可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尔茨海默病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来改善认知功能。血管性痴呆则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以减缓病情进展。

   4.2 认知训练

   记忆力训练:通过采用记忆游戏的方式,如准备一组物品,让患者观察一段时间后,将物品收起,让患者回忆物品的名称和摆放位置。也可以让患者背诵一些简单的诗词、故事等,通过不断重复和回忆来锻炼记忆力。

   注意力训练:让患者进行拼图、搭积木等活动。拼图需要患者集中精力观察图案的各个部分,思考如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搭积木则要求患者专注于搭建的过程,注意积木的形状、颜色和搭建顺序。

   语言训练:鼓励患者多进行语言交流,比如准备故事书、报纸,鼓励老年人朗读故事、报纸并复述;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等。

   4.3 生活方式干预

   作息规律:睡眠过程中,大脑会进行自我修复和整理,有助于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这些食物能为大脑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维持大脑的正常代谢。同时,要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避免对血管和神经细胞造成损害。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过量饮酒会损害神经细胞。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对大脑的不良刺激。

   4.4 心理支持与疏导

   家庭成员要多关心患者,倾听其心声,给予其足够的陪伴和支持。理解患者因为认知障碍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不要指责或抱怨,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结语  认知障碍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它,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东莞市茶山医院·慢性病管理中心护理 吴春林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别把认知障碍当“老糊涂”》,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