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尿隐血阳性:不容忽视的健康警示

发布时间:2024-10-24 阅读:50次 作者:廖春媚
单位及职务:柳州市鱼峰区阳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每年社区医院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体检中,尿隐血阳性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检查结果,但是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属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困惑和担忧。本文将从医学检验的角度,为大家详细解读尿隐血阳性的含义、可能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1.什么是尿隐血阳性?

   尿隐血阳性是指在尿液中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到红细胞(RBC)或血红蛋白(Hb)的存在,但这些红细胞数量(RBC)较少,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变化,或者或显微镜下也无法看到有红细胞(RBC)。尿隐血试验通常是通过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完成的,其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Hb)的类过氧化物酶样作用催化化学反应,从而检测出尿液中的微量血液成分。

   2.尿隐血阳性的可能原因

   尿隐血阳性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既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分析:

   2.1 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感染会导致尿路黏膜受损,红细胞(RBC)渗出进入尿液,从而导致尿隐血阳性。

   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尿道或膀胱壁,引起出血。

   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也可能导致尿隐血阳性。老年人是泌尿系统肿瘤的高发人群,因此需要特别警惕。

   前列腺问题:对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也可能导致尿隐血阳性。

   2.2 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红细胞(RBC)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

   2.3 其他原因

   剧烈运动:长时间跑步、高强度健身等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肾脏血液循环改变,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红细胞(RBC)漏出到尿液中。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导致红细胞(RBC)漏出。

   女性生理期:女性在月经期间,经血可能污染尿液,导致尿隐血阳性。

   全身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也可能导致尿隐血阳性。

   2.4 假阳性或假阴性

   尿隐血试验的敏感性较高,但也容易受到干扰。例如,尿液被强氧化剂污染(如维生素C)、标本放置过久、女性白带污染等都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3.老年人尿隐血阳性的特殊性

   对于老年人,尿隐血阳性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泌尿系统疾病、肿瘤等发病率较高。此外,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泌尿系统的健康。

   4.发现尿隐血阳性后的应对措施

   4.1 进一步检查

   如果体检发现尿隐血阳性,建议进行以下检查:尿常规复查: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尿红细胞(RBC)形态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中的红细胞(RBC)形态,判断血尿来源(肾小球源性或非肾小球源性)。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排查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问题。必要时进行CT或膀胱镜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年龄大于45岁、男性、有吸烟史等),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4.2 结合症状和病史

   如果尿隐血阳性伴有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尿频、尿急、尿痛:提示泌尿系统感染或者伴有结石。腰痛或腹部疼痛:提示可能存在结石或者肿瘤。水肿、高血压:提示可能是肾脏方面的疾病。

   4.3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剧烈的运动和过度劳累。多加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做到饮食清淡,多喝水,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结语  老年人体检中出现尿隐血阳性时,不必过于紧张。尿隐血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特别需要值得重视的指标,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泌尿系统疾病和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当体检时发现尿隐血阳性后,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做到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泌尿系统疾病。

柳州市鱼峰区阳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廖春媚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尿隐血阳性:不容忽视的健康警示》,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