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别让冠心病成为生命“炸弹”

发布时间:2025-01-02 阅读:339次 作者:杨志勇
单位及职务:东光县人民医院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有一种疾病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身边,它就是冠心病。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隐形杀手”,冠心病以其狡猾的伪装和迅猛的发作,悄然间“偷走”了无数宝贵的生命。然而,冠心病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它的本质,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就能在这场与“隐形杀手”的较量中占据主动。

   1.冠心病的“隐形杀手”身份

   1.1 冠心病的“幕后黑手”——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冠状动脉是为心脏自身供血的主要血管,当这些血管内壁因各种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变得不光滑时,脂肪、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1.2 冠心病的“伪装术”

   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疲劳乏力、头晕或晕厥等。然而,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或长期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这些症状可能更为隐匿,不易察觉。

   1.3 冠心病的“偏爱人群”

   冠心病并非无差别攻击,它更偏爱那些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这些因素包括年龄(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更年期后风险增加)、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此外,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2.冠心病的“偷命”手段

   2.1 急性心肌梗死的“致命一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阻塞时,心肌的血液供应会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2.2 心力衰竭的“慢性折磨”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当心肌长期供血不足时,其收缩和舒张功能会逐渐下降,导致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无法满足身体各器官的血液需求。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症状也会逐渐恶化,最终危及生命。

   3.如何防范冠心病的“偷命”行为

   3.1 药物治疗:科学用药是关键

   对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这些药物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水平等,从而缓解冠心病的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一劳永逸,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并定期监测病情的变化。

   3.2 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精准打击“罪犯血管”

   对于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冠心病患者来说,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通过心导管技术对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进行疏通和扩张,恢复心肌供血。手术治疗则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搭桥手术),通过取一段健康的血管绕过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为心肌供血。这些治疗方法能够精准打击“罪犯血管”,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3.3 定期体检与早期筛查:防患于未然

   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更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

   结语  冠心病虽然被称为“隐形杀手”和“偷命”的疾病,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就能够大大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东光县人民医院 杨志勇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别让冠心病成为生命“炸弹”》,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