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居第一,死亡率在癌症中居第二。研究发现,经乳腺癌筛查的女性,该病死亡风险可下降20%左右。我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受女性两癌筛查实施提升到82%。鉴于此,了解相关乳腺癌知识,早预防早发现十分必要。
一、何为乳腺癌
乳腺癌指的是在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因乳腺细胞异常生长形成肿块,进而从乳腺转移至身体淋巴结或者其他部位。其中,输乳管细胞病变所致乳腺癌较为常见。影响乳腺癌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有:
不可改变的因素。遗传是影响乳腺癌发生的常见因素,与遗传因素有关的乳腺癌占比约为5%—10%。一级亲属中有患乳腺癌者,其患病风险比无者高出1倍多,对于存在此类家族史者应加强乳腺癌疾病的了解;研究发现乳45—55岁以及70—74岁年龄段,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初潮时间早者,其乳腺癌患病风险会相对提高。
可改变的因素。如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乳腺癌患病风险会增加;肥胖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关联,如BMI增加会增加绝经后女性的乳腺癌患病风险;服用药物,如使用雌孕激素等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
潜在可改变因素。如生产年龄、产次以及哺乳等。
二、乳腺癌早发现
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乳腺癌患病率低于世界水平,但死亡人数较西方发达国家高。早发现乳腺癌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乳腺癌典型体征包括:
肿块。乳腺癌首诊中,80%患者因乳腺肿块就诊,呈现出单发、不规则边缘以及质硬等特点,少数患者有疼痛情况。
皮肤变化。如乳腺皮肤有类似酒窝的凹陷,如果癌细胞侵袭淋巴管还会使乳腺皮肤出现橘子皮样的小点状凹陷。
乳头溢液。哺乳停止超过半年时间仍然流出乳汁,或者不是妊娠期出现溢液情况(如乳汁、浆液、脓液甚至血液等)。
乳头乳晕变化。如果在接近乳头位置发生肿瘤则会导致乳头出现回缩现象,若距离较远则会出现乳头抬高或者回缩;如果是乳头湿疹痒癌,还可能出现乳头皮肤灼痛、瘙痒、破溃、糜烂等情况;如果乳腺癌转移腋窝淋巴结,初期患侧腋窝淋巴结可能会出现肿大情况。
检查是发现乳房异常的重要方式:
乳房自检。抬左臂,以右手三四指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检查,以指腹按压沿着乳房画圈到乳头,确认有无肿块存在。尤其是乳房腋窝间位置需详细检查,左右两侧操作方法一样。
乳腺癌临床常见筛查方式有乳腺B超、乳腺MRI、乳腺检查、钼靶X线检查等。现阶段,是按照年龄进行乳腺癌筛查,如40—44岁年龄段女性多采用超声检查方式,若出现3级以上则再进行X线检查;45岁以上女性则是超声与X线检查结合,如果出现4级及以上的结果则再进行病理诊断。
三、乳腺癌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包括:
适宜运动。适度运动可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如中高强度运动可显著降低乳腺癌风险,18—64岁人群建议每周中强度运动150min左右,每次30min,或者高强度有氧运动75min。
合理饮食。减少淀粉类、含糖、咸味食物摄入,适度增加对身体有保护作用的乳制品、绿色蔬菜、鱼类、新鲜水果等食物的食用,常见的防乳腺癌食物有豆类食品、海带、大蒜、大枣、小麦麸、低脂奶制品、亚麻籽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忌烟酒:有长期饮酒或吸烟习惯者建议戒烟并限制饮酒,女性每日饮酒量控制在15g以内,即使少量饮酒也不宜长期进行。
2.建议母乳喂养。有研究发现,哺乳时间增加一年则乳腺癌患病风险会下降6%。对于哺乳期女性,建议维持母乳喂养并尽可能延长哺乳时间。除了预防乳腺癌等疾病以外,母乳喂养还对控制体重、促进婴儿发育有益。
3.控制体重。对于绝经后女性而言肥胖是影响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对此,绝经期妇女应尽可能控制体重增长,确保体重处于健康范围。
4.避免药物滥用。如雌孕激素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长期使用。
5.进行检查。结合乳腺癌症状进行自检、定期接受乳腺癌筛查,尤其是40岁以上年龄、不良生活习惯、有家族史者,若为高危人群应遵医嘱做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