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浅表性胃炎是个什么病?怎么治?

发布时间:2025-01-02 阅读:396次 作者:王宝玲
单位及职务:泊头市医院

浅表性胃炎也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指的是胃黏膜出现慢性浅层炎症的病症,是慢性胃炎中最普遍的一种,胃镜检查中其比例高达50%—85%,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规律,浅表性胃炎患者数量急剧上升。这种病症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且极大地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面对浅表性胃炎,大家无需过度忧虑,关键是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什么是浅表性胃炎

胃黏膜表层的轻微炎症,即浅表性胃炎,属于较轻微的炎症类型,其发病率极高。在成年人群体中接受胃部检查,十个中可能有九个会检出胃炎症状。其中,浅表性胃炎算是较为轻微的类型。这是因为日常饮食中,胃部难免会有些许炎症。

浅表性胃炎与胃癌之间相隔甚远,绝大多数患者并不会发展至胃癌阶段,因此大家不必过度忧虑。虽然网络上有言论称浅表性胃炎有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甚至胃癌,但事实上,大部分浅表性胃炎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并不会发展为胃癌。但是,如果不重视身体健康,不珍惜胃部,不改善生活习惯,病情有可能恶化。

二、浅表性胃炎的症状

腹部疼痛:疼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直接联系,通常表现为无规律的广泛性上腹部烧灼感、隐痛或胀感,极少数病例疼痛剧烈并向背部扩散,易被误诊为心脏疾病。部分患者的上腹部不适与气候变化有关。

胃胀、打嗝:由于浅表性胃炎导致胃功能减弱,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食物在胃中滞留,引起胃胀。滞留食物在胃内发酵,产生气体,通过食道排出体外,造成打嗝,这一症状可暂时减轻胃部膨胀。

持续出血:出血是由于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础上,胃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变化所致。

频繁恶心、呕吐、便秘与腹泻:浅表性胃炎患者常感到恶心和呕吐,这是由于炎症胃黏膜受到刺激,胃动力不足和胃逆向蠕动所致。同时,患者可能会经历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

三、浅表性胃炎怎样引起?

长期食用粗糙、味道辛辣、含盐量高、糖分过多以及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或长期过量饮酒及吸烟,均可能直接损害胃黏膜,进而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

持续使用某些非甾体抗炎药,例如阿司匹林,同样会对胃黏膜产生损害作用。

部分患者因长时间情绪波动剧烈、精神负担过重等情况,从而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激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大约70%—90%的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

胆汁及十二指肠液逆流:当胆汁、胰液和肠液大量逆流进入胃部时,会刺激胃壁,导致胃黏膜被消化液侵蚀,从而破坏胃黏膜。

其他疾病:诸如右心衰和慢性肾病等病症可能引发胃壁淤滞、肿胀、氧气不足,严重时甚至导致胃壁破损。

吸烟:吸烟能引发胆汁、胰液及肠液逆流至胃部,长期重度吸烟会导致胃血管痉挛,提升胃酸分泌,从而损害胃壁。

四、如何治疗浅表性胃炎?

患者就诊时,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以评估病情,包括尿液、粪便和血液常规检查,以筛查消化道炎症和出血等问题。此外,通过C13或C14呼气测试、胃镜检查或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等方法,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病因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无临床症状且检查未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壁破损的患者,可通过改善饮食和调整生活习惯来恢复健康,无需药物治疗。

五、浅表性胃炎如何预防?

改变饮食习惯:浅表胃炎的根源往往源于饮食无规律、卫生状况差、营养失衡等问题。若要根除此病,患者必须迅速摒弃不良饮食习惯,包括戒烟限酒,降低辛辣、高盐、过热、冷食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并杜绝不洁、变质食品的摄入。

谨慎用药:严禁随意用药,必须遵医嘱,以免药物对胃黏膜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和伤害。

增强体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参与各类运动,保持乐观心态,这些都有助于预防浅表胃炎的发生。

   最后,确保充足睡眠,适度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泊头市医院 王宝玲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浅表性胃炎是个什么病?怎么治?》,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