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的安全保障以及术后的快速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准备工作犹如坚实的基石,为手术的成功搭建起稳固的框架,让患者能够以更安全、舒适的状态迎接手术挑战,也为医护人员顺利开展手术提供有力支持。
身体检查评估
确定手术日期后,患者要接受全面身体检查与病情评估。
常规体格检查涵盖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排查心肺功能及呼吸道梗阻等隐患,像高血压患者需明确血压控制状况,避免麻醉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实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等项目,借此判断贫血、感染、出血风险、肝肾功能状态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因为麻醉药物代谢要依赖肝肾功能。
特殊检查则依患者年龄、基础病与手术类型而定。老年人或有心脏病史者需做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肺部手术或有肺部疾病者要做肺功能检查,以此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为麻醉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
病史详细告知
患者如实提供详细病史信息是麻醉前的关键。
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会影响麻醉药物选择与管理,哮喘患者麻醉时易支气管痉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会影响手术安全与恢复。
有手术史的患者,其过往手术类型、时间、麻醉方式及并发症情况都需要告知,若曾有麻醉后恶心呕吐或困难气道经历,医生会相应调整。
患者若有药物过敏史,务必详细告知,任何过敏情况都会在麻醉中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危及生命,医生知情后可避开过敏原选药。
家族病史也不可忽视,像恶性高热这类遗传性家族疾病虽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医生提前预防与应急准备。全面的病史告知能极大保障麻醉安全与顺利进行。
调整身体状态
患者要控制基础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控指标,如高血压患者使血压稳于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达相应标准,且告知医生用药情况,以便调整或停用部分药物,平衡手术出血与血栓风险。
另外,患者应戒烟戒酒。吸烟影响呼吸与心血管系统,饮酒损害肝脏功能,术前戒烟至少2周、戒酒至少1周,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助力肝脏恢复,利于麻醉药物代谢。
最后,患者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多吃瘦肉、蔬果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食物,增强抵抗力。不过,手术前一晚需按手术与麻醉类型禁食禁水,成人术前8小时禁固体、4小时禁水,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胃肠道疾病患者时间有别,医生会给予针对性指导。
做好心理准备
手术与麻醉易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与恐惧,影响生理指标,增加风险,故麻醉前心理准备不可或缺。
患者了解麻醉过程,主动向医护咨询,如知晓全身麻醉是借药物致睡眠且无痛感,还有医生全程监测生命体征,能缓解部分担忧。此外,患者也要树立信心,坚信医生与团队,并积极配合。术前,患者还可借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放松,以平和心态待手术。
家属的作用同样关键。家人可给予患者充分关心陪伴,助力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与患者携手度过术前焦虑期,让患者在心理上有更充分准备,从而更好地应对麻醉与手术。
术前用药准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与手术类型,医生会针对性地开具术前用药。
对于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帮助其缓解焦虑情绪,使其在进入手术室前能保持相对平静的状态,有利于麻醉诱导。
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手术,医生术前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般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至2小时内静脉输注,确保手术时体内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杀菌水平,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其血压、心率等指标,调整或加用相应的心血管药物控制心率,从而减少麻醉过程中因心血管波动带来的风险。
结语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认真做好各项准备措施。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患者的健康恢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