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讲,血液透析是维持其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而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因此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1.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终末期肾脏病多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进行治疗,血透每分钟循环的血量比较多,一般在300毫升以上,而患者静脉无法满足这一流量需求,若采取动脉穿刺方式又有可能会出现穿刺困难的情况,也容易出现血肿。
动静脉内瘘这一血管通道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能将血液引出体外循环装置,并成功输送回患者血管,这是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基本条件,因此也被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2.如何守护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血透患者日常要穿舒适衣服,不要穿有松紧袖口的衣服,手链、手镯、手表等尽量不要佩戴,睡觉的时候尽量平躺或是侧向健康一侧,避免对有内瘘的手臂造成压迫。无论是在输液、输血还是测量血压时都不要使用内瘘侧肢体;做好对皮肤的清洁工作,透析治疗前用清水清洗内瘘皮肤,为穿刺做好准备;日常还要触摸内瘘有没有震颤的现象,可于早、中、晚各进行一次,若在触摸过程中发现震颤消失或是减弱,或是有麻木疼痛的感觉,立刻就医。
患者透析期间要与医护人员加强沟通,了解自己的内瘘穿刺点。完成透析后还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需要按压拔针点15—30分钟,确认止血后才能离去。同时,患者还应每3个月去医院进行一次内瘘超声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血管瘤等并发症,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
人造血管动脉静脉内瘘护理时还要注意水肿这一并发症,水肿可能出现在术后1—3天,多在持续3—6周后会逐渐消退,患者不用过于担心。对于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护理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日常避免用手去抓皮肤瘙痒处,以防感染,同时还要确保导管处敷料的清洁干燥,衣服尽量选开胸的,这样能避免导管被牵拉或是出现扭曲现象;做好导管的固定,避免移位或脱落。
总之,正确掌握血管通路的各项护理方法,能使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得以减少,并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为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