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脑卒中患者如何居家护理

发布时间:2024-06-20 阅读:295次 作者:向琴琴
单位及职务:四川省第一退役军人医院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通常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受损。脑卒中可能导致多种功能障碍,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和吞咽功能、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除此之外,脑卒中患者可能会经历抑郁、焦虑或其他情绪波动。因此,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下面为大家介绍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居家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低盐饮食。脑卒中患者应采取低盐饮食,建议每日摄盐量不超过5g,以控制血压并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摄入。避免食用牛油、猪油、奶油等高胆固醇食物,减少红肉(如牛肉)中含饱和脂肪的摄入。

    低脂肪饮食。选择蔬菜、水果、蛋类、豆类、粗纤维谷物和低脂奶制品等低脂肪食物。避免肥肉和油炸食品,以控制血脂水平并防止病情加重。

    适当摄入含碘食物。吃紫菜、海带、虾米等富含碘的食物。碘有助于减少动脉壁上的胆固醇堆积,预防动脉硬化,对疾病恢复有积极作用。

    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并拒糖。减少精米、精面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拒绝添加糖和含糖饮料。选择血糖生成指数(GI)低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安全护理

    防止跌倒。患者家属需确保家中地面干燥、平整,避免湿滑,在浴室、走廊等容易跌倒的地方安装扶手,提供支撑。同时,在浴室、厨房等地面铺设防滑垫,确保家具摆放合理,避免障碍物。患者在改变体位时,特别是从卧位到坐位或站立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起身,平常进行平衡训练,以增强平衡能力。

    防止烫伤。烫伤是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意识不清或感觉障碍的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视力受损的患者可能无法准确判断热源的位置和温度,这增加了烫伤风险。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患者家属应确保患者在接触热水、热油和热蒸汽时有人陪伴,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定期检查热水器、烤灯、电暖气等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意外发生。

    防止压疮。建议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以减少对骨隆突处的持续压力,在骨隆突处垫软垫或使用充气床垫,分散压力,减少压疮的发生。每日做好皮肤清洁工作,保持皮肤干燥,防止潮湿环境导致的压疮,保持床单干燥、无渣屑,避免摩擦力对皮肤的损伤。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防止走失:为了防止患者走失,特别是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家属可为患者随身携带信息卡。帮助患者记住家附近的标志性建筑,如高楼、桥梁、公园等,作为定位参考,教患者记住从家到常去地点的地标路线,如商店、医院等。家属尽量陪伴患者,特别是在外出时。

    康复锻炼

    急性期,患者可进行如下康复锻炼。

    良肢位摆放: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使用枕头、沙袋等辅助工具来固定肢体,确保其处于正确的位置。

    关节被动活动:由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活动范围应从患者能够耐受的小范围开始,逐渐增加活动幅度,注意避免过度牵拉或造成疼痛。

    床上运动:如翻身训练,患者可仰卧位,双手交叉和握住,健侧腿弯曲放在患侧腿上,然后利用健侧上肢和下肢的力量将身体翻向健侧。此外,患者也可进行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腿屈曲,双足平放在床上,双手交叉握住放于胸前。然后抬起臀部,使身体呈桥状,保持几秒钟后放下,重复数次。

    恢复期,患者可进行如下康复锻炼。

    肢体按摩:每天坚持给患者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主动康复训练:鼓励患者使用沙袋、哑铃等工具进行抗阻训练,每天训练1—2次,注意控制训练强度,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劳为宜。每周至少进行2—3次有氧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次训练30-4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作业治疗: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洗漱、吃饭等,提高日常自理能力。通过参加日常活动,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强康复信心。

四川省第一退役军人医院 向琴琴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脑卒中患者如何居家护理》,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6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