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崴脚?
在行走或运动时,踝关节因活动超过其正常活动度范围从而引起韧带、肌腱、关节囊或骨结构等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称为踝关节扭伤,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崴脚。
二、踝关节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踝关节容易扭伤?
踝关节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承重关节,是本体感觉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对行走及运动时的协调性非常重要。同时,踝关节周围没有丰厚的肌肉,由相对薄弱的韧带提供主要稳定性,所以容易扭伤。
另外,由于踝外侧韧带相对内侧韧带更细弱,导致踝外侧韧带更容易扭伤,约占所有踝关节损伤的80%;而踝外侧韧带中尤以距腓前韧带最重要、最细弱,损伤也最常见。
三、哪些人群及习惯容易扭伤踝关节?
1.易扭伤人群
(1)以前有过踝扭伤者,再次扭伤风险较高;
(2)锻炼较少,踝关节周围组织力量弱;
(3)柔韧性、协调性较差;
(4)天生关节较松弛,比如先天关节松弛症,容易发生扭伤;
2.易扭伤行为
(1)需要足部活动度大的运动,如篮球、足球、跳远、打羽毛球等;
(2)在地面不平坦等不利场地条件下运动或行走;
(3)穿不合脚的鞋子或者穿高跟鞋进行运动或行走;
(4)下楼梯及从高处跳下等行为。
四、如何判断踝关节韧带扭伤的严重程度?
我们可以根据踝关节组织肿胀、疼痛、瘀斑、负重是否疼痛、能否行走有个大概判断。综合韧带损伤情况可以分为:
I度损伤:只有韧带拉伸,无纤维结构撕裂,组织轻微肿胀、压痛,关节无不稳、无瘀斑,基本无功能障碍,可站立。
II度损伤:韧带纤维的部分撕裂,中度的肿胀、压痛,关节轻度不稳,偶尔较轻瘀斑,中度功能障碍,站立中度疼痛。
III度损伤:韧带完全断裂,甚至关节囊完全撕裂,严重的肿胀、淤血、疼痛,功能严重丧失,关节明显不稳,韧带松弛断裂,站立困难。
五、踝关节扭伤后有哪些处理方法?
1.对于轻微的崴脚,扭伤后无明显肿痛不适、无行走障碍者,适当休息即可。
2.对于有明显肿痛症状的,建议遵循“PRICE”原则处理:
(1)保护(Protect):用拐杖保护或踝关节支具固定踝关节,避免患足负重。
(2)休息(Rest):减少踝关节活动,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3)冰敷(ICE):在扭伤后24—48小时内采用冰敷,使用带冰水的海绵/冰水毛巾/隔毛巾冰袋/冰水混合物冰敷,这样做使局部损伤的小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达到减轻早期肿胀的目的;降低感觉神经敏感性,缓解疼痛。合理的用法是:每2—3小时进行10—20分钟冰敷,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冻伤,可根据情况减少频率。
(4)适当加压包扎(Compression):伤后24—48小时内,使用弹力绷带均匀压缩踝关节小血管外组织间隙,减少出血,抑制组织肿胀。也具有保护性制动固定的作用,维持着关节的稳定,利于韧带的修复,避免再次受伤。注意:不要太紧引起局部损伤及静脉回流严重受阻,要正确使用弹力绷带包扎足踝。
(5)抬高患肢(Elevation):可用枕头等较软物垫于患足下方,可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有利于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