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

发布时间:2024-03-28 阅读:532次 作者:朱杰
单位及职务: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

   重症呼吸衰竭是临床一种严重的综合征,患者预后较差,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因此,对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需要加强综合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存率。当前,对于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仍然存在较多的困难和不足,要不断加强其护理措施探究,给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以下将针对重症呼吸衰竭的现有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科普。

   1.重症呼吸衰竭的症状

   呼吸衰竭是指一种由许多因素而引起的肺部通气和换气机功能严重障碍的综合征,会造成人体不能完成有效的空气转换,进而导致人体器官的严重缺氧,而且大多还会伴随有大量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造成生理功能的代谢障碍。临床常见的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包括气道阻塞性疾病、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以及神经肌肉病变等。呼吸衰竭可根据其严重程度将其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是指肺换气出现障碍引起身体缺氧,可通过长期氧疗缓解,而II型呼吸衰竭是指肺换气和肺通气出现严重障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患者需要氧疗配合无创通气进行治疗。

   重症呼吸衰竭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呼吸困难。大多数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都会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其严重程度与原发病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患者肺部存在损伤情况,其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还有明显的深呼吸。如果是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可能会有点头呼吸的情况。

   (2)发绀。发绀是因患者身体存在缺氧而引起,呼吸衰竭病情越严重,其症状表现会更加明显。很多出现发绀症状的患者,都存在血液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

   (3)消化道异常。重症呼吸衰竭会导致患者肝肾功能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情况而引起高碳酸血症,最终引发胃黏膜出血,或者应激性溃疡引发的消化道大出血。

   (4)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加之糖皮质激素和利尿剂的使用,会引起水电解质失衡。

   针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首先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根据需要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缓解支气管痉挛。同时,配合氧疗,改善低氧血症。选择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合理增加患者的通气量,可以有效改善二氧化碳潴留。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治疗患者引起重症呼吸衰竭的原发病,控制感染。

   2.加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状态观察

   (1)密切监测患者的状态。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比如是否有呼吸频率增快、呼吸节律不规律或明显的深大呼吸。了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以免患者出现嗜睡、昏迷。观察皮肤温度、发绀、皮肤粘膜完整性、出血倾向、结膜充血等情况。定时对患者进行肺部叩诊,并了解患者的呼吸音,以及腹部胀气、肠鸣音等情况。连接血氧仪监测患者的血养饱和度,以更好地评估氧疗效果,合理调整氧疗参数。每小时要对患者的尿量和液体出入量进行观察和准确记录,以免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在病情急性期间,患者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由护理人员为患者选择半卧位或座位。昏迷患者可采用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呼吸道阻塞。

   (2)保持呼吸道畅通。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正确地咳嗽,如有必要,可以借助机器来帮助患者排痰。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每隔二小时进行翻身拍背护理,并建立人工气道、加强气道湿化吸入以辅助排痰。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在吸痰前可使用经鼻或经口机械吸痰液,而意识清醒的患者,可每日进行2—3次的超声雾化吸入,10—20分钟。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痰液性质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用药护理。用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加强观察,尤其是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输注速度适宜。用药后,一旦出现恶心、呼吸不正常时,要适当调慢液体输注速度。若患者存在烦躁、失眠,可合理使用镇静剂,但要注意避免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情况。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 朱杰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3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