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网 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中国历史上,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谓之四民,是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的一大发明,“士农工商”的说法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士人排第一、农夫第二、手工业者次之,商人倒数第一。这说明,历史上商业与商人的地位,向来不高。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2)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
(3)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
(4)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
(5)我国商业兴起较早。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
(6)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7)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
(8)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9)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10)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在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帝制社会,手工业和商业,被称为“末业”,与称为“本业”的农业相对。“末”的意思是“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汉语中有“末技”、“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等的说法。所以,“末业”一说,本身已经含有低人一等的贬义意思。
为啥要有意地抑制商业和商人呢?金正恩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对于百姓,统治他们的最佳状态,就是设法让小民正好不饿死。如果人民纷纷处于饿死的边缘,那么,只要出现一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就会风起云涌,金正恩的龙椅就坐不住了。如果百姓个个吃得白白胖胖、饱得要命,无事容易生非,也就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一个“理想社会”,除了统治者自己,最好没有一个人发财。
秦始皇以前,虽然商业、商人都有所限制,但主要还只体现在舆论上。六国之争,相互攻打,统治者对商业和商人的控制,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社会运作中,商人还是非常活跃,商业还是比较发达的。秦始皇上台,就坏事了,商业和商人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身为商人的我,总是骂秦始皇是个乌龟王八蛋,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第一大绊脚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