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

发布时间:2024-01-04 阅读:708次 作者:霍丽丽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中医医院

脾胃,乃人体消化、吸收、运化、排泄等关键功能的主宰,它们的正常运行,直接决定了我们体内营养的充足、气血阴阳的平衡,以及抵抗力的强大与否。在中医学中,脾胃被誉为“后天之本”,是生命活动的根基,同时也是各种疾病的源头。为此,中医学着重强调对脾胃的调理,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项防治原则,旨在通过调节人体内部平衡,增强正气、抵御邪气,预防患病或在疾病初期进行干预,从而减缓病程、降低病情严重程度,提高康复可能性。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饮食、情志、运动、药物等。本文着重介绍中医药如何通过调理脾胃来预防疾病,维护人体健康。

1.调摄饮食

饮食是人体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脾胃功能的关键因素。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强调合理的饮食习惯。遵循“不时不食”“不饥不食”“不饿不食”的原则,保持饮食的定量有度,避免暴饮暴食对脾胃造成的负担;避免过于生冷、辛辣、油腻、硬实、粗糙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松软、温热、易消化、富含营养等特点,有助于脾胃的正常运化和水谷的顺利消化吸收;避免食用变质、受污染、不洁的食物,以防脾胃受损或感染,引发疾病。

2.调节情志

情志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紧密关联着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脾胃的升降、开合、运化等正常功能密切相关,因此保持情绪的稳定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过度的忧思、怒气、欢喜、忧愁、恐惧等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脾胃的正常工作。例如,持续的忧思和忧愁可能导致脾气失调,影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引发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怒气则易伤肝,影响气血的畅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积极采取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学会放松、寻找心灵支持等,有助于维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

其次,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持脾胃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规律的作息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脾胃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有不同的活动状态,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适当的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过度疲劳容易导致脾胃虚弱,影响其正常功能。避免熬夜同样重要,因为熬夜会对脾胃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导致气血不足、脾虚等问题。

3.调和运动

适当的运动对于脾胃的健康同样至关重要。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与新陈代谢、机体功能密切相关。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瑜伽等,避免过于剧烈、久坐、久卧等对脾胃不利的运动方式;运动应适度、有规律、有节律、有乐趣,以促进脾胃的健康运行和气血的流通;避免运动过度、运动后不保暖、运动时受到外邪侵袭等,以防脾胃损伤或感染。

4.调用药物

在中医药体系中,药物的应用是调理脾胃的一项重要措施。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维护脾胃功能方面,正确而合理地使用药物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即辨证论治,这意味着在选择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采用个性化的调理方案。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常用补益脾胃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而对于脾胃湿热的病症,常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苦参、黄连等。

结语  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是一项古老而深刻的养生智慧,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种传统养生方法,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饮食、良好情志调节、适度运动和药物调理,我们能够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中医医院 霍丽丽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