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作为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受到生活饮食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较的常见的就是胃肠道长息肉。对于胃肠道息肉,我们不能忽视。
1.什么是胃肠息肉?
胃肠息肉是指高出于胃肠黏膜,向腔内生长的赘生物,是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胃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
2.胃肠道息肉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胃肠息肉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仅极少数较大的增生性息肉,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癌变。腺瘤性息肉更易引起癌变,癌变率约为5%—40%,息肉越大,癌变的概率也越大。但其也可预防,由于胃肠息肉在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故大于40岁患者建议常规行胃肠镜检查,如出现腹痛、腹胀,恶心、食欲减退、大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时,更应及时行胃肠镜检查。
3.发现了胃肠息肉该如何处理?
内镜下摘除术,为处理胃肠息肉的首选方法。根据病灶大小分别有钳除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EMR术、ESD术等。
4.息肉切除术后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1)根据息肉大小术后禁食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开放饮食后至少保持清淡流质饮食3—5天。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力使腹压升高。
(3)密切关注大便情况及头晕、乏力情况,若有较大量血便或黑便及明显头晕、乏力,请及时就诊。
(4)注意追踪病理结果,必要时追加手术。
(5)根据不同病理结果定期复查胃肠镜。
5.为什么切完息肉还会复发?
息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切除了它,但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没变,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息肉生长的土壤还在,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因此,患者在术后遵医嘱定期进行肠镜复查,非常重要。
6.影响因素有哪些?该如何预防?
息肉切除术后易复发,使很多胃肠息肉患者深受困扰,息肉形成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果蔬摄入少、高脂饮食、肠道慢性炎症刺激、缺乏运动、便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饮酒等因素。由此而知,能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少息肉形成的主要方法、方式有: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运动,低脂饮食,多进食果蔬,积极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控制肠道慢性炎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