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是我们平时看病就医、健康体检中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很多人担心CT检查的辐射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实际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现阶段,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CT检查的辐射已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且有一系列措施能够帮助减少辐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带您了解做CT检查如何减少辐射伤害。
1.CT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CT检查是一种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组合X射线成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法,能够提供人体内部的详细解剖结构信息。
CT扫描的原理基于一个简单的概念:不同物质对于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利用这一点可以获得物体内部结构的信息。在CT扫描的过程中,患者位于检查床上,医生启动设备,将患者送入一个圆筒型设备中,其X射线管和接收器分布于圆筒壁上,当X射线穿过患者的身体部位,射线会被身体的组织结构吸收或散射,接收器会接收到不同的信号强度,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发射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最终生成二维或三维图像。
2.CT检查的辐射到底有多大?
有患者常常感到疑惑:CT检查的辐射到底有多大?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实际上,这是不需要担心的。CT的辐射主要来自于X射线产生的电离辐射,这些电离辐射可能会对人体的大分子结构产生破坏。但是,CT的辐射量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实际上,即便是不做CT,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也会受到辐射,比如坐飞机、吸烟、地铁安检等,都存在辐射。我国的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五年内每年的平均辐射量低于20mSv就是安全的,而普通的头部、颈部、胸部CT等辐射剂量仅为0.1mSv—6mSv。
3.做CT检查如何减少辐射?
不论何种照射,接触时间越长,剂量越高,辐射危害越大。做CT检查减少辐射的核心要点在于:缩短接触辐射的时间。所以,患者在做CT检查之前,可以做好如下准备。
摘除金属物品:在进入检查室之前,应将自己身上的金属物品去除,一些女性可能需要脱掉带钢圈的内衣。这是因为金属物品可能会导致影像中出现伪影,对医生的判断造成影响,进而延长辐射接触时间。
按照医生指示做好检查准备:一些CT检查可能需要患者做一些特殊准备,比如胃CT检查时需要患者大量饮水,使胃部充盈起来,这样能够让检查结果更加准确、清晰。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也会提示患者做一些特殊的动作,比如吸气、屏气或者平静呼吸,患者可以在检查之前练习一下,以缩短辐射接触时间。
做好防护措施:在CT扫描中,医护人员一般会采用一些防护措施来减少辐射暴露,比如铅衣、围裙等,对扫描区域范围进行限制,确保只扫描必要的部位,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避免反复、不必要检查 重复检查容易加大辐射,不需要的检查尽量不做。正常情况下,每年做胸部CT的次数应当不超过2次。一般来说,患者就诊时,医生会调取患者的就诊记录,了解患者做CT的次数。患者也可以主动向医生告知自己的CT检查次数,以便于医生确定是否要进行CT检查。为避免重复进行CT检查,建议大家每次看病时把以前做过的CT片子带上,并咨询医生有无再进行CT检查的必要。
饮食调节:做完CT检查之后,患者可以通过饮食降低辐射影响。一些食物具有抗辐射的作用,可适量多吃一些,如胡萝卜、番茄、海带、紫菜、黑木耳等。
结语 现阶段,我国对于射线辐射安全有非常明确的规定,CT扫描中的辐射剂量也是得到精准控制的,患者无需过分担心。CT扫描是疾病诊断、治疗中的有效手段,能够提供极具价值的影像信息,患者要在扫描过程中配合医生的操作,尽量缩短接触辐射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