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后,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水平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危及生命安全,增加经济负担。相信大家都听过心肌梗死,但是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个病。那么,什么是心肌梗死?发生心肌梗死应该怎么处理?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
1.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影响心肌正常供血功能,供血不足,心脏负荷加重,最终心肌缺血坏死,发生心肌梗死。
此病的发病原因,与过度劳累、情绪波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等因素有关。发病后,会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猝死,应给予充分重视。
2.发生心肌梗死该如何处理?
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因其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等特性,大家一定要掌握一些关于心肌梗死的处理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及时地保护身边人的健康,减少疾病的不良影响。具体如下:
(1)立即平躺:发生心肌梗死后,患者会暂时失去或降低活动能力。此时周边人发现后,应该及时协助患者平躺,同时呼救,而患者也应配合,停止活动,平躺休息,尽可能减少疼痛感;保证周围空气流通,避免人群聚集,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大声喊叫、哭啼,防止刺激患者,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有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病史者,必须随身携带药物,以便在发病时可以及时服药,控制病情进展。心肌梗死后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心绞痛,此时为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均可达到镇痛作用,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3)及时就医:抢救同时拨通120电话,不仅要告知地址、症状以及患者信息等,还需要保持电话通畅,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基础抢救,避免随意移动,增加生命危险。急救车医疗人员运送此类患者更有经验,家属只需要配合即可,转运途中若出现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则立即给予心肺复苏,使用除颤仪实行电除颤治疗;而患者在急性期极易发生紫绀或胸闷症状,需要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患者窒息;有条件的家庭家中可以常备氧气袋,条件不允许则可以给予患者人工呼吸,保证呼吸通畅。
(4)手术治疗:入院后会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若心电图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置入支架或溶栓处理,扩张冠状动脉,让心脏供血恢复正常,挽救患者生命。
如若您身边有心肌梗死患者,应当多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其定期测量血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大家平常应该多了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可将本文分享给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