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手术室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发布时间:2023-12-21 阅读:377次 作者:杨青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中医医院

   手术患者通常对手术室的第一印象就是“冷”。由于患者处于空腹状态及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恐惧心理,会引起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高度紧张等,导致患者术前心理压力增大。其实,手术室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温度比一般室内低一点,控制在22℃左右。温度低的重要作用是减少细菌繁殖,降低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不过,据文献报道,50%—70%的手术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低体温,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术后感染、心肌收缩力抑制、凝血功能障碍,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今天给广大患者重点介绍术中低体温的防护措施。

   低体温对机体都有哪些影响?

   术中低体温是指患者在手术期身体中心温度低于36℃。术中低体温容易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包括:使寒战的发生率增加,增加感染风险,使患者苏醒延迟,还可能影响凝血功能。

   低体温发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1.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长时间手术,使病人体腔与冷环境接触时间延长,机体辐射散热增加。

   2.手术室的低温环境。

   3.大量静脉输注未加温的体液、血制品。

   4.其他:术前禁食禁饮、皮肤消毒、患者紧张、麻醉等因素的影响。

   5.新生儿、婴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虚弱、老年患者等为发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

   如何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

   全程守护患者体温,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能使手术顺利进行,而且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1.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1℃-25℃,根据手术不同时段及时调节温度。

   2.注意覆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3.采用综合保温措施:

   温暖的手术床呵护保温  手术开始前一小时适当调高手术室温度,让患者入室后就感到暖意。患者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会给患者立即盖好棉被,尤其特别注意患者脚部、腹部、胸口和肩膀的保暖,这些部位都是容易受凉的地方。给患者营造满满的温暖感。手术床上还配备了加温毯,加温毯需提前半小时开启,类似家中的电热毯,将温度加热至人体体温相近温度,37℃左右,让患者躺下后立即就有暖暖的热流散布全身。

   术中实施有效保温措施  手术过程中会持续使用加温毯,术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实时调整仪器设定的温度,舒适感满满。

   针对手术时间长、高龄患者以及术中需要大量输液输血患者采用输液加温仪。将冲洗液体和输入体内的液体提前一天放入恒温箱加温,使液体在体腔内冲洗时保持与体温相近温度,避免因冲洗而带走大量热量,造成“冷稀释”作用,进而造成患者低体温。

   术后评估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术后,护士为患者整理好衣裤、盖好棉被,尽量减少转运过程中患者在低体温环境中的暴露。

   综上所述,在手术过程中低温的发生率为50%—70%。术中低体温现象已经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病人手术成功与否以及生命安全。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医疗质量,而且是能够让患者满意的基本保证。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医护人员也会一直为患者的保暖工作而努力,例如在给患者输液、输血过程中采用专用加温仪;为患者进行冲洗时也会采用接近体温的热盐水,减少热量的丢失。针对一些年龄大或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同时会采用加温毯来为患者持续保温。在手术台上,护士还会适度遮盖术区皮肤,阻止体腔长时间暴露,采用综合措施减少患者热量丢失。运用护理手段不仅能有效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且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在临床广泛推广,同时也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深化护理内涵,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中医医院 杨青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手术室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3年1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