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希望通过先进的检查技术发现身体中可能存在的无症状的疾病,从而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病死率。核磁共振成像,是医学中检查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有的人觉得“核磁共振”中有“核”字,就与核辐射有关系,担心危害身体,因此不敢应用。今天在此科普一下核磁共振成像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是指在特定的射频脉冲下,人体中的氢原子核与超强的外部磁场产生的共振跃迁,然后再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成像处理,所得到的成像结果可以作为医生诊断疾病的依据。磁共振检查利用的是人体中的生物磁自旋原理,完全没有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因此,其检查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安全的,没有辐射危害,可以用作为全身的各个部位的检查。
核磁共振到底能检查什么?
核磁共振是利用人体的氢原子与磁场共振的作用来进行成像的,在检查的时候可以进行多角度、多参数、多序列调整,所以,在检查人体水分含量较多的软组织方面可呈现出优良的空间分辨率及成像质量,如血管与大脑不容易检查的部位利用核磁共振可以轻松地检查出相应的疾病,因此,核磁共振常被用作为早期脑中风风险筛查,脑萎缩、脑血管狭窄、脑梗塞、脑动脉瘤等疾病的诊断中。
核磁共振中包含有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以清楚地检测胰管与胆管的结构,因此,核磁共振技术经常用于胆道系统与胰管内疾病的诊断中。除此之外,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检查身体内部的损伤与脊柱的问题,如前交叉韧带撕裂、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为临床疾病的诊断解决了诸多的难题。
哪些人群不能做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检查虽然功能强大,但有些特殊人群不能做此检查,如:
(1)体内植入有金属物的人群。核磁共振设备在开机检查的时候产生的强磁场容易与体内的金属物质互相吸引或加热,致使金属物毁坏、移位或烧伤患者,如体内有动脉瘤夹的患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骨头里存在有骨科钉的患者等,这些人群都是禁忌应用核磁共振的检查者,检查前,医生一定要询问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有金属物。
(2)怀孕三个月以内的妇女。核磁共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是在检查的时候也会产生射频波,为避免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一般建议怀孕未满三个月的妇女不要做核磁共振检查,除非有特殊的需求。
(3)精神异常或具有幽闭恐惧症的人群。核磁共振检查是在一个完全封闭、光线黑暗的空间内进行,且在检查的时候也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精神异常或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群可能在检查的过程中产生焦虑、恐慌、不受控制等行为,严重影响检查质量。
(4)对造影剂过敏的人群。核磁共振在检查的时候,为了增强图像的对比效果,需要向人体中注射一种含有钆元素的化合物,该物质为造影剂,此物对大多数人群来说都是较为安全的,但也有少部分的人群可能对此物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血压降低、呼吸困难、皮肤红肿等现象。
(5)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核磁共振在检查的时候需要患者保持安静并且平躺着,如果患者本身具有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平躺着会致使其心律失常或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加重,严重者可能会丧命,因此不建议此类人群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疾病。
核磁共振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核磁共振检查一般都需要提前向医院申请预约,预约时应该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由医生判断能否做核磁共振检查。预约好后遵照预约的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核磁共振室外等候,检查前将随身携带的皮带、手机、耳环、项链、打火机等一切会影响检查结果的物品摘取下来交由信赖的人员保管,另外签署知情同意书。
进行上腹部检查的患者,检查前需要空腹4小时以上;进行泌尿系统检查的患者,检查前需多喝水,保持膀胱的充盈。
总而言之,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但是在检查时也要做好防护,避免产生误诊,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核磁共振检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