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但宫颈病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与之相对的是,宫颈癌筛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前预防和干预作用,也是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那么,有关宫颈癌筛查的知识点,你了解多少呢?
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很多人死于宫颈癌。在我国,宫颈癌是女性中第二大常见肿瘤。宫颈癌的高发年龄在35—55岁,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这与人们越来越重视女性生殖健康有密切关系。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此,对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宫颈癌筛查十分重要。
专家提醒: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最好每年进行一次HPV检测和TCT检查,同时要做好避孕工作,避免多个性伴侣和过早开始性生活;积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筛查方式
HPV检测:目前国内采用的是双指检法,即在阴道镜下对宫颈进行涂抹取样,检测其中是否存在HPV感染,如果有就说明女性存在宫颈病变,如果没有则说明没有病变。
TCT检查:主要针对的是对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检测,可以发现细胞是否发生了癌变,从而判断是否有发生癌前病变或癌症的可能。
阴道镜检查:主要是观察宫颈表面有没有异常的表现,一般采用直接观察法,如果发现可疑部位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如果发现可疑部位但肉眼无法看到则需要用窥器来辅助观察。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宫颈病变的程度,根据宫颈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判断是否有癌变。
筛查时间
HPV感染后可长达10年,大多数HPV感染可以在1年内被机体清除。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宫颈癌筛查策略是联合使用细胞学和HPV检测,联合筛查可减少过度诊断和漏诊。所以建议30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越早越好。
国内推荐的HPV筛查的时间点是在首次性行为发生后的1年内,且应每1—2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3次阴性可间隔5—10年后再进行下一次筛查。21岁以下或26岁以上无高危因素的女性不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但如果在检测后2年内发现HPV持续感染或细胞学异常者,则需进行再次筛查。
筛查项目
妇科检查:主要包括子宫颈抹片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HPV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宫颈病变。
阴道镜检查:可直观判断宫颈病变部位,对可疑或不能确定者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癌最可靠的方法,病理组织学诊断是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从宫颈管到宫颈外口,由黏膜到肌层再到浆膜层,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组织结构的变化。
病理诊断:这是宫颈癌筛查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宫颈癌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金标准。确诊后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宫颈癌筛查人群:年龄在21-65岁之间的女性。
结语 宫颈癌如果早发现的话,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大家要积极进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上就是关于宫颈癌筛查的相关科普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