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如何选择药物

发布时间:2023-12-18 阅读:399次 作者:王珍珍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沧州市盐山阜德医院

心脏犹如一个水泵,利用自身的收缩和舒张能力,按照一定的节律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如果“水泵”的功能出现异常,如心力衰竭导致的泵血功能下降,各器官便会因为缺少血液的供应而出现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生命运动的继续进行。谈到心力衰竭,人们的第一想法便是扩张血管、利尿、强心,实际上对于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着重简单介绍心力衰竭的分类及不同类型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1.心力衰竭的类型

按照发生部位,心力衰竭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这三种类型的心力衰竭在症状表现上有许多异同点。例如,左心衰竭会引发肺循环淤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其中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随后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则是最典型也是最严重的表现;此外还会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舒张期奔马律以及交替脉等表现。右心衰竭则会引发体循环淤血,患者多有肝淤血肿大、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以及水肿、奇脉、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等表现。全心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继发右心衰竭,主要症状表现包括左心衰竭所致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而因右心衰竭所致右心排血量减少造成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反而会有所减轻。

按照发病性质,心力衰竭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更加常见,患者表现多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则多有代偿性心脏肥厚等表现。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阶段,其致死率几乎与恶性肿瘤相当,心力衰竭患者中约有20%会在确诊后的一年内死亡,约有50%会在确诊后的五年内死亡,而在年龄高于70岁的老年人中,心力衰竭的发病率约为10%。一旦患上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将会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人们需要重视对心力衰竭的防治。

2.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需要坚持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积极治疗诱因和病因三项原则,并以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维护脏器灌注和功能;纠正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预防血栓栓塞;改善急性心衰症状;避免急性心衰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为治疗目标。

对于确诊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宜先为其调整体位,予以吸氧和镇静处理,并为其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正常。随后,为患者评估淤血和外周灌注情况,分析心力衰竭的原因。如果是干暖型患者,为其调整口服药物;如果是干冷型患者,为其使用扩容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如果是湿暖型中以血压高为主的血管型患者,为其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和利尿剂,如果是湿暖型中以淤血为主的心脏型患者,为其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和利尿剂,利尿剂抵抗者则予以超滤治疗;如果是低血压的湿冷型患者,为其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收缩药,在低灌注得到纠正后为其使用利尿剂,予以机械循环支持,如果是血压正常的湿冷型患者,为其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药物和利尿剂。

3.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秉持减轻心脏负担、使用扩张血管药物、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三项原则。其中减轻心脏负担可以通过限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持低钠饮食、持续低浓度吸氧等措施来达成目标;在使用扩张血管药物方面,可以使用以硝酸酯类为主的、可以扩张小血管的药物;也可以使用卡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扩张小动脉;正性肌力药物是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洋地黄类药物是不错的选择,但24小时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有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都不得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总而言之,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在治疗原则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人们需要根据所患心力衰竭的类型来选择适合的药物。日常生活中,心力衰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阜德医院 王珍珍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如何选择药物》,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3年1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