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从微生物检验发现健康隐患

发布时间:2023-12-18 阅读:389次 作者:申新平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涿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微生物检验是通过相关检验方式,对血液、粪便、尿液、脑脊液以及泌尿生殖道、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和鉴定的有效手段,用于检测机体是否存在或者感染某种微生物,有利于帮助医生进行感染性疾病诊断。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主要是指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涵盖真菌、细菌、少数藻类,对人类的影响重大。微生物体积小,需应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可导致食品发霉甚至腐烂。人类感染某些微生物后,还可能形成传染性疾病。有关调查研究显示,50%的疾病由微生物中的病毒感染引起。但是,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早期已经有研究学者在青霉菌对其他细菌的生长抑制中发现了青霉素,这是医疗领域划时代的发现。

   微生物检验的流程

   微生物检验的具体流程如下。1.标本采集:依照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规章制度采集血液、尿液、粪便等检验样本,将采集后的样本及时送至检验科,展开接种处理。要注意的是,在标本送检途中注意保持温度、氧气适宜,以免出现标本干燥。2.镜检:由检验人员应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准确辨别致病菌的形态和数目,初步判断标本,在必要情况下对标本展开染色处理,然后再观察病菌,鉴别致病菌的具体性质以及来源,排除污染因素,尽量提高致病菌检出率。3.分离培养:在标本采集时不可避免地会吸附细菌,还需对标本展开分离纯化,在显色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上接种,然后将温度、湿度、空气等调节至适宜细菌生长。4.细菌鉴定:检验人员通过分析菌落特点、细菌形态、血清学试验、酶类检测、生化反应等诸多方式鉴定分离后的标本,确定致病原因。5.药敏试验:在分离致病菌以后采取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明确细菌耐药性,在24h内出具镜检报告。

   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微生物检验作为基础医学手段,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广泛应用于疾病诊疗工作中。例如,通过血液、骨髓培养能够检验出血液、骨髓中细菌以及真菌情况;脑脊液中一般不存在细菌、真菌,采集脑脊液样本检测可以为细菌性脑膜炎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采集尿液样本结合药敏试验能够为泌尿道疾病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数据支持;培养粪便则能够有效检测相关致病菌,结合所检测到的肠道菌群情况找出疾病病原菌,在肠道疾病诊断期间被广泛应用;痰液培养的目的在于为相关疾病提供诊断病原学依据。

   微生物检验的常见问题

   1.镜检结果和培养结果不符  涂片镜检针对病原菌检测情况出具检测报告,可有效检出致病菌,有时会出现镜检结果、培养结果不一致的现象。这是因为部分苛氧菌需要生长在特殊环境以及培养基中,常规培养方式不一定会获得结果。

   2.两次培养结果不同  培养结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取材不同,以痰液标本为例,需要采取优势菌鉴定药敏,因此会出现两次培养结果不一致的现象。

   3.依照药敏报告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一般情况下,药物试验能够预测药物耐受性。耐药等于治疗无效,但是敏感不代表治疗有效。药物报告会受致病菌、生物被膜等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且药敏试验中有部分药物单独应用效果不理想,还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

   微生物检验结果会受到检验人员素质、检验环境、仪器设备、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微生物检验期间,检验人员工作能力至关重要。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需了解实验室相关政策以及法律规范,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检验技能,确定微生物检验标准,在检验时确保硬件设施符合微生物检验条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为微生物检验配备符合检验工作要求的设备以及仪器,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监控环境条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微生物检验属于临床重要的检验方式,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需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范、要求做好检验工作,尽可能降低失误率、失败发生率。

河北省涿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申新平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从微生物检验发现健康隐患》,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3年1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