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放疗、化疗被称为肿瘤治疗“三剑客”,手术、化疗已经被广泛熟知,而放疗由于起步较晚,致使很多人对其认识还略显不足。放疗即放射疗法,就是利用电离辐射将癌细胞内的DNA破坏,使其丧失活性,从而杀死癌细胞。目前,约有50%—70%的癌症病人要在不同的治疗时期接受放疗,由于放疗是一种局部疗法,所以辐射部位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放疗的相关知识。
1.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有什么区别?
术前放疗是一种新辅助疗法,它是利用放射疗法,将无法被外科手术切除的病灶,转变成可以被外科手术所清除的病灶,让那些不适合做外科治疗的病人,有可能获得彻底的治疗。术后放疗是一种辅助疗法,主要目的是加强手术疗效,它可以进一步杀死可能存在的残余肿瘤细胞,减少其复发、转移的危险。
2.放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在进行放射治疗时,病人应该选择较为宽松、易脱的衣物。要注意对病人的体表标线进行保护。平时注意加强营养,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蛋、鱼等。在发现不良反应的时候一定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保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适量地锻炼,但不要过度。
3.放疗要做多长时间?
一般医师要依据患者肿瘤本身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变大小、体质、耐受程度来决定放射治疗的时间、剂量及治疗的次数。一般来说,放射治疗的一个疗程是4—6周,一周5次,每次10—15分钟。
4.放疗有哪些副作用?
放射治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的健康组织产生非特异性的损伤,给患者身体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损害、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膀胱炎等症状。不过,这种不良反应是可以控制和治疗的,一般情况下,放射治疗是完全安全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病人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所以这点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
5.放疗后会让家人受到辐射吗?
最普通的外部放射治疗,只有当放疗光束运行时才会发生放射,当电源被切断,辐射就会随之消失,不会给病人带来辐射,也不会对家属造成伤害。腔内照射、术中照射和粒子植入是内照射放疗主要的治疗方法。在腔内照射和术中照射中,将放射源临时放置于病人的血管腔内或者是肿瘤内,当治疗完成后,放射源会自动返回到反射装置中,病人的身体就没有了辐射。但是这种放射性物质的穿透能力很弱,而且半衰期很短,一旦剂量太大,医生会让将患者转到隔离病房,直到放射源减弱到没有危害为止。
总之,放射治疗目前在医学临床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能够有效治疗肿瘤物,并且治疗期间患者痛苦小,副作用可控,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