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不是头晕才有高血压,你可能早已中招

发布时间:2025-05-12 阅读:108次 作者:张双
单位及职务:什邡市人民医院

   你是否以为只有头晕、心悸才算高血压?其实,这一“无声杀手”可能早已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你我身边。高血压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不少人因此掉以轻心,错过最佳干预时机。数据显示,我国每三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而其中不少人却浑然不觉。本文将带你了解高血压的真实面貌,揭示它是如何在无形中侵蚀健康的,并提供科学可行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一、没有症状不等于没问题:高血压的“沉默”危害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并非危言耸听。很多人以为,只有出现头晕、心悸、耳鸣等症状,才说明血压出了问题。事实上,绝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明显不适,血压却在悄悄升高。正因为没有感觉,不少人即使体检被告知血压偏高,也常常不以为意,不愿治疗或坚持监测。这种“没事”的假象极具欺骗性,使得高血压在未加干预的情况下长期存在,悄然对人体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最主要的受害部位是心脏、脑和肾脏。持续的高血压会让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室肥厚,甚至引发心力衰竭;脑部则可能因血管硬化或破裂而诱发中风;肾脏则在慢性高压中逐渐“磨损”,最终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患者直到出现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等严重并发症,才首次发现自己有高血压,但此时已为时过晚。因此,高血压的“沉默性”使得它虽然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会经由引发并发症来夺走生命。

   防范这种“沉默的危害”,关键是早发现、早管理。不要等到“有感觉”才去测血压,更不能以“身体没事”为由忽视体检。对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建议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有家族史、肥胖、经常熬夜、饮食偏咸的人群,应更频繁地监测。此外,一旦确诊高血压,就应遵医嘱科学用药和调整生活方式,而非“血压一好就停药”。高血压并非靠“感觉”就能判断好坏,必须依赖血压监测和持续控制,才能避免它在无声中一步步侵蚀健康。

   二、你是否已经中招——高血压的识别与自我评估

   很多人直到突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才发现自己早已是高血压患者。其实,高血压并非遥不可及的疾病,它已然成为对我国居民健康影响最为广泛的慢性病之一。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8亿人,其中约半数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如此庞大的潜在患者群体,说明许多人已经中招却浑然不觉。

   识别高血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成年人的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即可初步判断为高血压。但一次升高不代表诊断成立,需多次在不同时间测量确认。此外,还有一些人属于高血压前期,即收缩压在120—139mmHg或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这类人虽然尚未达到高血压标准,但风险较高,应引起警惕。家庭自备电子血压计,学会正确测量姿势,是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血压测量应在安静状态下,坐位休息5分钟后进行,并记录多次读数作为参考。

   除了血压数值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常见风险因素来初步评估自己是否容易中招。例如: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是否超标,腰围是否偏大?是否经常高盐饮食、饮酒或抽烟?是否长期缺乏运动、生活作息不规律?这些都是被证实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果你属于上述一项或多项人群,即使现在血压正常,也不代表可以掉以轻心,应更频繁地监测血压并改善生活方式。

   结语  高血压不是等有症状才需要重视的疾病,它往往在“无声”中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许多人已悄然中招却毫不自知。通过定期测量血压、识别危险因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守门人。高血压可防、可控,但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不要等身体发出警告才行动,现在开始关注血压,调整生活方式,就是为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健康,从认识高血压开始。

什邡市人民医院 张双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不是头晕才有高血压,你可能早已中招》,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