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心肺复苏时如何判断复苏效果

发布时间:2025-05-12 阅读:96次 作者:刘平
单位及职务:涉县中医院

   心脏骤停是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每延迟1分钟实施心肺复苏(CPR),患者存活率就会下降7%—10%。在急救现场,护士不仅是CPR的执行者,更是复苏效果的“观察哨”。他们需要通过细致的体征监测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急救策略,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本文将结合临床案例与护理规范,揭秘护士如何精准判断心肺复苏效果。

   一、复苏效果的“黄金观察期”:每2分钟一次的生死评估

   根据国际心肺复苏指南(AHA 2020),心肺复苏过程中需每2分钟暂停按压(时间不超过10秒),进行效果评估。这一“按压-评估”循环是护士判断复苏质量的核心节奏。

   2023年某医院急诊科接诊一名45岁男性,因触电导致心脏骤停。护士在持续按压2分钟后,通过触摸颈动脉发现搏动恢复,同时监护仪显示自主心律,立即调整为“按压+监护”模式,最终患者成功脱离危险。

   关键点:护士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多项评估,既要避免按压中断过长,又要确保判断准确。

   二、护士的“四维观察法”:从体征到设备的综合判断

   1.大动脉搏动:最直接的复苏证据

   护士通常用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喉结旁开两指处)或股动脉(腹股沟中点),感受是否有规律搏动。

   有效复苏:可触及明显搏动,且与胸外按压频率不同(自主心跳通常更规律)。

   无效复苏:按压停止后搏动立即消失,提示需继续按压或调整按压深度(成人5—6cm)。

   误区警示:切勿用拇指触摸,避免将自身动脉搏动误判为患者体征。

   2.呼吸状态:从无到有的关键转折

   心脏骤停患者初期可能无自主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缓慢、不规则)。护士需观察:

   有效复苏:胸廓出现自主起伏,且频率正常(成人12—20次/分)。

   无效复苏:胸廓仅随按压起伏(被动呼吸),或呼吸微弱、不规律。

   护理技巧:若患者有气管插管,护士需通过吸痰管观察是否有雾气,或用听诊器确认双肺呼吸音。

   3.瞳孔变化:大脑复苏的“窗口”

   心脏骤停后,患者瞳孔会散大(直径>5mm),对光反射消失。复苏有效时:

   瞳孔缩小:由散大逐渐回缩至正常(3—4mm)。

   对光反射恢复: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时,可见迅速缩小。

   临床意义:瞳孔变化常早于其他体征,是判断脑灌注改善的重要指标。

   4.监护仪数据:科技赋能的精准监测

   现代急救中,护士需同步观察心电图(ECG)和血氧饱和度(SpO?):

   有效复苏:ECG显示自主心律(如窦性心律、室上性心动过速),SpO?逐步上升至90%以上。

   无效复苏:ECG持续为直线、室颤或无脉性电活动(PEA),SpO?无法测出或持续低下。

   设备操作要点:护士需确保电极片粘贴牢固,避免因按压导致信号中断。

   三、动态调整策略:护士的“复苏决策树”

   根据评估结果,护士需快速决策下一步行动:

   1.复苏有效:

   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准备后续高级生命支持(如除颤、用药)。

   若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立即停止按压,转为侧卧位防止误吸。

   2.复苏无效:

   检查按压质量(深度、频率、回弹),调整施救者体位或更换人员。

   确认气道是否通畅,必要时重新开放气道或更换气管插管。

   若为可除颤心律(如室颤),立即进行电击除颤。

   四、家属沟通与心理支持:护士的“人文护理”

   在紧张复苏的同时,护士还需关注家属情绪:

   1.用简单语言同步信息:如“我们正在全力抢救,现在他的心跳有恢复的迹象”。

   2.引导家属远离抢救区:避免目睹痛苦场景加重心理创伤,同时安排专人安抚。

   3.复苏后心理干预:若患者存活,护士需评估其心理状态,必要时联系心理科会诊。

   结语  心肺复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护士的精准判断是这场赛跑中的“导航仪”。从指尖的脉搏触感,到监护仪上的波形变化,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对公众而言,了解这些评估方法不仅能提升急救意识,更能在关键时刻与医护人员形成高效配合。心脏骤停不等于死亡,科学复苏+及时判断=生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学习急救知识,为生命护航!

涉县中医院 刘平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心肺复苏时如何判断复苏效果》,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