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检验报告在疾病确诊中的关键作用

发布时间:2025-05-12 阅读:424次 作者:苏蕾
单位及职务: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临床检验是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其通过检测人体各种标本,提供客观实验数据,为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监测病情变化提供参考依据。一份准确的检验报告可以真实反映出各个系统的功能状态,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

   一、临床常见的检验项目

   1.血常规项目,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反映贫血、出血、感染。

   2.尿常规项目,检测尿液中的尿糖、尿蛋白、尿潜血等,有助于检测出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

   3.生化检验项目,如血糖、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等,有助于评估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

   4.肿瘤标志物,对部分肿瘤的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5.免疫学检测项目,常见的艾滋病抗体、乙肝五项,主要检测传染性疾病。

   二、检验报告在怀疑生病到确诊中间起的作用

   1.确定疾病类型。通过对尿液、血液等样本的生化、微生物、免疫等指标的检测,获取检验报告,辅助临床医生判断疾病类型,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者肿瘤,为后续治疗提供方向。

   2.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检验报告中的不同检测指标可帮助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医生可了解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可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3.监测疾病治疗效果。确诊后、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检验,可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对降低复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指导临床用药。部分检测结果可指导关联药物的选择。例如,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可避免无效用药,大大提高用药的精准度;白细胞总数超过正常范围上限(10.5)就具有临床意义,提示可能处于疾病的应激状态或感染早期,若达到12.0以上,便是明确的细菌感染,此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范围下限(4.0),提示可能为病毒感染或少数的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需结合病史及症状综合判断,决定选择抗生素还是抗病毒药治疗。

   5.流行病学支持。针对聚集性疫情,检验报告可追溯感染的源头,为制订可行的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6.提示进一步检查方向。若患者血液检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下限,就需要查明原因,找到导致血红蛋白降低的原因,此时考虑是否为消化系统问题,或者吸收功能障碍,亦或是造血物质缺乏、慢性失血等。若明显低于正常值下限,即为贫血,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网织红细胞检查、铁染色检查,必要时行骨髓检查,以便确诊。若有出血倾向,出血后难以止血,血小板低于正常值范围,需要进一步进行凝血机制检查及血小板专项检查。

   三、如何解读检验报告?

   1.参考范围。每一份检验报告都会列出各指标的参考范围,这是判断结果是否正常的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2.数值异常。若检测结果超出或者低于参考范围,表示存在异常,但也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判断,不可仅凭检验报告便得出结论。

   3.箭头标识。检验报告中通常会设置箭头,用来标识数值的异常情况,箭头向上提示数值比参考值高,箭头向下提示数值低于参考值。

   四、检验报告有何局限性?

   检验报告虽然可以为临床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是一种辅助的诊断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判断。有一些疾病可能检验报告上并未出现明显异常,或者需要经过多次检测才会发现问题,也有检验报告显示异常但并未患病的情况,毕竟检验报告只是反映受检者当时的情况。另外,个体差异、检测方法也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如何正确看待检验报告?

   1.无需过度紧张。即便是检验报告显示结果异常,也并非就患有严重疾病,不要过于紧张,保持冷静,及时咨询医生。

   2.遵循医生建议。医生会根据检验报告,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估,给出相对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3.定期复查。针对一些需要持续监测的指标,遵照医嘱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苏蕾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检验报告在疾病确诊中的关键作用》,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