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卧床老人如何预防褥疮

发布时间:2025-05-08 阅读:52次 作者:路涛
单位及职务:康定市人民医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老年人因年迈或疾病卧床不起,身体长期受压极易引发褥疮。这种看似普通的皮肤损伤,一旦发展,可能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预防褥疮并不复杂,但需要家属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与耐心。本文将围绕褥疮的常见诱因、早期识别信号以及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展开讲解,帮助照护者在居家环境中做好细致护理,让老人舒适、安全地度过每一天。

   1.褥疮是怎么形成的——了解风险才能有效预防

   褥疮,医学上称为压疮,是指皮肤及其下组织由于长期受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坏死甚至溃烂的一种慢性损伤。卧床老人因为活动能力下降,长时间以相同姿势躺在床上,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脚跟、肩胛等容易成为受压“重灾区”。尤其是皮下脂肪少、骨突出的地方,更容易因为压迫导致毛细血管闭塞,使组织缺氧坏死,形成褥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压迫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并不引起明显疼痛,等到出现红肿、破皮时,已进入褥疮的早期阶段。

   除了受压外,皮肤潮湿也是诱发褥疮的重要因素。很多卧床老人由于大小便失禁或出汗过多,导致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这种环境不仅削弱了皮肤的防御能力,还容易滋生细菌,加重局部感染风险。当尿液或汗液长期浸渍皮肤时,皮肤屏障被破坏,轻微摩擦就可能引发表皮剥脱,再加上局部缺血,极易发展为褥疮。

   营养状况也是影响褥疮形成的重要因素。卧床老人普遍存在食欲差、营养吸收不良的问题,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皮肤和组织的修复能力,使皮肤更薄、抵抗力下降。一旦发生轻微破损,伤口难以愈合,极易恶化。若同时存在贫血、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会进一步降低组织的氧供能力,减慢修复速度,使褥疮一旦发生便难以控制。因此,了解这些风险因素是做好预防工作的前提,也能帮助家属及早识别危险信号,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2.居家护理怎么做——预防褥疮的关键措施

   居家预防褥疮,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定时翻身和变换体位。卧床老人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翻身时可以采用侧卧、仰卧交替的方式,同时注意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和对称,避免因体位不当造成新的压迫点。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适当抬高床头,让老人半卧位休息,减轻骶尾部的压力。为防止皮肤直接与床面摩擦,建议在关键部位放置柔软的棉垫、气垫床或防褥疮专用床垫,这些工具能有效分散压力,减少压迫损伤的发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样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每天为老人擦拭身体,特别注意臀部、背部、腿部等易受压区域的皮肤卫生。如遇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更换尿片和床单,并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酒精类清洁剂,以免破坏皮肤保护层。清洁后应轻轻擦干,并可使用医用护肤膏、保护膜等护肤用品形成一层屏障,减少湿气和摩擦对皮肤的损伤。炎热季节要注意通风降温,预防因出汗过多导致皮肤浸渍。

   在日常饮食护理中,要加强营养补充,增强皮肤和组织的修复能力。老年人常因咀嚼困难、消化吸收差而营养不良,应根据个人状况安排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鸡蛋、豆制品、新鲜蔬果等,必要时可以补充营养制剂。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帮助身体代谢废物、保持皮肤弹性。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关注老人的精神状态,保持其情绪稳定、避免长期压抑。定期对皮肤进行检查,尤其是骨突部位,一旦发现红肿、硬块、破皮等早期信号,应及时干预。

   结语  褥疮虽常见,却并非无法避免。只要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从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燥,到营养支持、细致观察,就能有效预防其发生。卧床老人的护理不仅关乎身体健康,更关乎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爱。通过科学、持续的居家护理,既能减轻患者痛苦,也能增强家属照护信心,为老人营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康养环境。

康定市人民医院 路涛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卧床老人如何预防褥疮》,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