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全面认识泌尿系结石的成因和症状

发布时间:2025-05-08 阅读:20次 作者:陈果
单位及职务: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泌尿系结石患病率约为6.06%,南方地区>10%。全面了解泌尿系结石的成因和症状,可帮助大众更好地防治,减轻疾病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从成因、症状等方面分享泌尿系结石的知识。

   一、泌尿系结石是一种什么病?

   泌尿系结石俗称“尿结石”,是一种于肾脏、输尿管或膀胱内形成“小石头”的疾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不同,泌尿系结石可分为上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代谢性结石、感染性结石、药物性结石和特发性结石。

   二、泌尿系结石好发于哪些人群?

   1.伴有代谢异常人群,如钙、草酸等物质代谢障碍。

   2.患有尿路梗阻或者反复尿路感染人群。

   3.长期服用磺胺类等特定药物的人群。

   相比而言,男性患病率更高,男性发病高峰期在35岁左右,女性患病高峰期在30岁前后和55岁左右。

   三、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有哪些?

   1.代谢异常。代谢异常是导致泌尿系结石的常见原因。当体内钙、草酸、尿酸等物质代谢紊乱时,容易引起结石。例如高钙血症,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血钙升高,肾脏排出钙增多,尿液中的钙浓度过高,结石风险升高;高草酸尿症可能与肠道吸收草酸增加或体内草酸生成过多存在关联;尿酸代谢异常状态下,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过多,导致尿酸结石。

   2.局部因素。泌尿系统梗阻、感染是导致泌尿系结石的常见局部因素。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或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梗阻现象,引起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局部潴留,导致其成石物质浓度不断升高,易结晶并析出,形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状态下,细菌所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导致尿液碱化,碱性环境中磷酸盐和碳酸盐等物质溶解度降低,结石风险增大。

   3.药物相关因素。研究发现,部分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对尿液成分造成影响,诱发结石,如磺胺类药物、氨苯蝶啶等,这些药物及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较低,肾脏排泄时容易形成结晶,结晶逐渐聚集形成结石。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引起结石。

   4.饮食原因。泌尿系结石的发生与饮食不合理有一定关系。摄入过量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坚果、甜菜和菠菜,导致尿液中的草酸含量升高,容易引起草酸钙结石。过量摄入动物蛋白,增加尿钙、尿酸排泄,尿枸橼酸盐排泄降低,而枸橼酸盐具有抑制结石形成的作用,其排泄减少,则会增大结石形成风险。饮水量过少,尿液浓缩,尿液中成石物质的浓度升高,容易结晶析出引发结石。

   5.解剖结构异常。先天性或后天性尿路结构异常,导致尿液中的结晶物质容易积存,增大结石风险。

   四、泌尿系结石有何症状?

   1.疼痛。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结石移动时对肾盂或输尿管平滑肌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剧烈绞痛,以单侧腰腹部刀割样疼痛为主,常放射到下腹部、大腿内侧和会阴部,通常持续数分钟,长可达数小时,常伴随有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疼痛间歇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2.血尿。结石摩擦黏膜引起出血,以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疼痛发作时血尿较为明显。有部分膀胱结石患者,排尿终末时可见血尿,这可能是膀胱收缩过程中结石损伤黏膜引起的。

   3.排尿异常。尿道结石、膀胱结石常伴有排尿异常,如尿潴留、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如果结石嵌顿在尿道内口处,容易引起排尿中断,多伴有剧烈疼痛。

   4.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长期存在,尿路黏膜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容易导致细菌感染,若感染侵袭上尿路,容易诱发急性肾盂肾炎,严重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怕冷、高烧、寒战症状。

   5.尿路梗阻。尿路被结石堵塞,严重时导致肾积水。若结石同时将双侧输尿管堵塞,或结石完全堵塞单侧肾脏,可能引起完全无尿、急性肾衰竭,即便部分堵塞,长期梗阻也会损伤肾脏功能。

   泌尿系结石的成因复杂,症状多样,对人体的危害大,建议尽早到医院检查,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和梗阻程度,及时规范治疗,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陈果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全面认识泌尿系结石的成因和症状》,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