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见电视中描述老年人身体状况好的一句话叫“耳不聋,眼不花”,可这种情况真实存在吗?今天,让我们从花眼的本质出发,为大家剖析一下。
什么是花眼
花眼,学名老视,又叫老花,是指随着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从而引起的视近困难,以致在近距离工作时,必须在其静态屈光矫正之外,另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的近视力。其实,说得直白点,就是年纪大了,器官组织的衰老导致。老花,老是原因,花是表现。
花眼与年龄是紧密相关的,年龄增长是花眼最主要的原因,一般花眼出现的年龄为38岁左右,40岁到45岁症状明显,绝大部分在45岁到50岁之间就需要佩戴老花镜了。当然,除了年龄,还与眼睛本身的屈光状态和用眼情况有关系,如近视眼出现花眼的症状年龄会晚一些,而远视眼会早一些(轻微远视眼的人的远视力一般会较好,所以年轻时远视力特别好的人,花眼会出现得早一些),长期近距离用眼较多的人,更容易出现花眼的情况。另外,长期使用胰岛素、镇静药、抗风湿药、利尿剂等药物,也会让老视提前。
常用的矫正方法有哪些
当出现花眼,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必须及时矫正。常用的矫正方法有以下3种。
1.戴框架眼镜,这是最简单有效的矫正方法。根据镜片的构造,老花眼镜又可分为单光、双光眼镜以及渐进镜片。其中,单光镜片相对便宜,容易适应,缺点是只能看近,不能看远。建议尽量不要买成品花镜,经过详细的检查后,按每个人的情况配出的眼镜,戴着才更加舒适和持久。双光镜是由上下两片镜片结合而成,优点是上方可以看远、下方可以看近,但是两个镜片的连接处容易发生“跳像”,造成不适感和危险,而且,分界线也会影响美观。渐进多焦点镜片分为远用区、过渡区和近用区,外表美观,能满足看远、看中、看近等不同的需求,缺点是价格贵,适应需要过程。随着近视患者的增多和技术的革新,老年人若想要佩戴理想的眼镜,为了更好地适应,建议尽早佩戴。这是因为,早期老花症状相对年轻,下加光较小,更容易适用。
2.佩戴隐形眼镜和手术治疗。两者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屈光矫正,让一只眼看远一只眼看近,一般以主导眼看远、非主导眼看近。近年来,隐形眼镜也逐渐开始发展双焦渐变多焦等类型。
3.适当做一些调节训练。(1)经常眨眼。利用一开一闭的眨眼方式来振奋、维护眼肌。(2)经常转动眼睛。使眼睛经常向上下左右等方向来回转动,可锻炼眼肌。(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看报时,要保持舒适的坐姿,放松全身肌肉,书本、报纸要离眼睛30厘米以上,身体不要过分前倾。不要躺在床上看书,过度疲劳时,不要强行读书。(4)从暗处到阳光下要闭目,不要让太阳光直射眼睛。看电视、手机的时间不宜过久。(5)注意锻炼,合理膳食。要多做全身运动,增加全身血液循环,时常按摩眼睛。多吃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牛奶等。
单纯花眼不影响远视力
临床中,经常遇见一些情况,比如老人视力不好,说“我眼睛没事,就是年纪大了,花眼了”,还有一些40岁左右的中年人近处看不清就紧张地以为自己眼睛出问题了。其实,这两种人对于视力健康都抱有不正确的心态——前者夸大了花眼的范围,把所有老年人的视力下降都归结为花眼;而后者忽视了花眼的存在,把眼睛的退行性改变当成了疾病,过于紧张。很显然,这两种对待花眼的态度都不对。在屈光不正完全矫正(在此正视眼视为已矫正)的基础上,通常,单纯花眼的远视力是不受影响的,老年人远视力的下降,通常不是花眼导致,而是眼睛出现了白内障、眼底黄斑变性等其他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这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而疏忽,以免引起严重问题;同时,那种40岁左右的患者突然感觉到近视力下降、而远视力正常者,一般问题不大,只是开始出现花眼的表现,只需佩戴合适的花镜就可以解决看近处不清楚的问题了。
结语 花眼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年龄。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出现花眼是必然的,就像人到了一定年纪,出现白头发和皱纹一样自然。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花眼,殊不知,只是还没到要戴花镜的地步罢了。所以,在花眼这件事上人人平等,那种“眼不花”的现象真的只是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