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守护“第二心脏”:口腔健康全攻略

发布时间:2025-05-08 阅读:45次 作者:黄月 许元元
单位及职务: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口腔健康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80%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而中国老年人的龋齿患病率高达98.4%,牙周健康率不足15%。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口腔健康正在成为威胁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隐形杀手”。

一、为何口腔是“第二心脏”?

口腔被称为“第二心脏”,因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全身系统。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增加1.4倍,中风风险提升2.1倍。当口腔细菌通过破损的牙龈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此外,咀嚼功能下降会导致老年人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引发免疫力下降、肌肉萎缩等连锁反应。

二、老年人口腔健康四大威胁

1.牙周病:沉默的“口腔瘟疫”

牙周病是老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其早期症状(牙龈出血、口臭)常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重度牙周炎患病率达35%,而接受规范治疗者不足10%。

防护建议:每日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配合软毛牙刷进行巴氏刷牙法;每半年进行一次牙周探诊检查;牙龈出血持续2周以上需立即就诊。

2.根面龋:隐蔽的“牙齿杀手”

老年人因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根面龋发生率是年轻人的3倍。这种发生在牙根部的龋坏,初期无明显疼痛,待发现时往往已深入牙髓。

防护建议:使用含氟牙膏每日2次刷牙;每3—6个月进行专业涂氟处理;避免用牙齿开启瓶盖等硬物。

3.义齿问题:假牙背后的真隐患

活动义齿佩戴者中,62%存在义齿性口炎,35%出现基牙龋坏。不当清洁会导致假牙成为细菌培养基,引发全身感染。

防护建议:活动义齿每日取下清洁,浸泡于专用清洁片溶液中;固定义齿周边需使用牙间隙刷清洁;每年进行义齿调改,确保咬合关系正常。

4.口腔黏膜病:老年人的“隐形创伤”

70岁以上人群中,口腔黏膜白斑患病率达8.3%,其中15%可能发生癌变。长期佩戴劣质义齿、吸烟等习惯是主要诱因。

防护建议:每月进行口腔自检,关注黏膜变化;避免使用粗糙牙签,改用牙线或水牙线;发现超过2周未愈合的溃疡立即就医。

三、科学防护四步法

1.精准清洁:超越日常刷牙

工具选择:牙缝较小者使用蜡质牙线;牙缝较大者选用锥形牙间隙刷;种植牙患者使用单束刷。

进阶方案:每日使用冲牙器清洁难以触及区域;每周1次使用菌斑显示剂检查清洁效果;每年进行1次专业洁治。

2.营养管理:吃出健康牙齿

关键营养素:钙,每日摄入1000mg(相当于500ml牛奶+200g豆腐);维生素D,每日800IU(可晒太阳20分钟或补充剂);磷,通过鱼类、坚果等食物补充。

饮食禁忌:避免频繁食用软质甜食(如蛋糕、蜂蜜);减少酸性饮料摄入(如碳酸饮料、果汁);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饼干)。

3.功能维护:保持咀嚼活力

渐进式训练:失牙初期从软食(如蒸蛋、豆腐)逐步过渡到硬食;每日进行叩齿运动,上下牙轻叩36次;使用咀嚼训练器增强颌骨密度。

义齿适配:拔牙后2—3个月进行义齿修复;每5年更换活动义齿;种植牙需定期检查咬合螺丝紧固度。

四、破除五大认知误区

误区1:“老掉牙”是自然规律。真相:世界卫生组织提出“8020”目标(80岁保留20颗功能牙),通过规范治疗,多数老年人可终身保留自然牙。

误区2:假牙不需要清洁。真相:活动义齿细菌量可达自然牙的10倍,不清洁会导致义齿性口炎、基牙龋坏等并发症。

误区3:洗牙会损伤牙齿。真相:规范洗牙使用超声波洁治器,工作端震动频率为28-35kHz,不会损伤牙釉质,反而能去除牙石预防牙周病。

误区4:牙齿松动就要拔除。真相:通过牙周夹板固定、调合治疗等手段,多数松动牙可恢复功能,盲目拔除会导致咬合紊乱。

   误区5:口腔问题不影响全身。真相:牙周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较健康者高2.3倍,这是全身炎症的重要指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黄月 许元元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守护“第二心脏”:口腔健康全攻略》,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