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长期站立或久坐人群中更为常见。患病后,患者不仅要承受下肢酸胀、疼痛、水肿等不适,还面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威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传统护理模式在应对VTE预防和下肢康复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因此,对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进行升级,强化VTE预防与下肢酸胀疼痛康复护理,成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静脉曲张患者护理现状分析
1.传统护理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护理多侧重于疾病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但在VTE预防与下肢康复护理方面存在不足。在VTE预防上,缺乏系统评估和个性化预防方案,部分医护人员对VTE风险认识不足,导致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对于下肢酸胀疼痛康复,以简单的休息、抬高患肢等方式为主。
2.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静脉曲张患者普遍存在下肢酸胀疼痛、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显著增加,一旦形成血栓,可能引发肺栓塞等致命性并发症。同时,由于长期患病和不适,患者还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康复效果和生活状态。
二、VTE预防措施
1.物理预防
物理预防是VTE预防的基础措施。梯度压力弹力袜通过提供从脚踝到大腿的梯度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静脉血液瘀滞风险。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充气、放气,模拟肌肉收缩挤压作用,加速下肢血液循环。足底静脉泵则利用机械原理,刺激足底静脉丛收缩,促进静脉血液流动。
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主要采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具有抗凝效果确切、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的特点,常用于中高危VTE风险患者的短期预防。华法林需根据凝血功能监测调整剂量,起效较慢,适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三、下肢酸胀疼痛康复方法
1.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是缓解下肢酸胀疼痛的重要手段。步行锻炼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每日进行适量的步行运动。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挤压下肢静脉,促进血液流动,可在休息或卧床时进行。抬腿运动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减轻下肢淤血。
2.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在下肢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穴位按摩选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位,通过按摩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缓解下肢疼痛和水肿。中药足浴利用中药的温热和药理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减轻酸胀疼痛症状。
四、护理升级面临的挑战
1.医护人员认知与技能不足
部分医护人员对VTE预防和下肢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准确评估患者VTE风险,无法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物理预防和康复训练,影响护理升级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医护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和新型康复方法的掌握程度有限,难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护理需求。
2.患者依从性问题
患者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直接影响护理效果。部分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足,不重视VTE预防和康复护理,不能按时按要求进行药物治疗、穿戴弹力袜或进行康复训练。此外,一些康复方法需要长期坚持,但患者可能因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或感到不便,而放弃或中断治疗,导致护理效果大打折扣。
结语 静脉曲张患者护理升级在VTE预防与下肢酸胀疼痛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建立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与随访机制,能够有效降低VTE发生风险,缓解下肢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管护理升级面临医护人员认知与技能不足、患者依从性差、资源与成本限制等挑战,但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患者依从性、优化资源配置等策略,可逐步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