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临床上收治的老年患者数量也与日俱增。老年患者常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多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然而,由于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手术和麻醉的风险都相对较高。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年患者安全、顺利地度过麻醉苏醒期呢?本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总结出“六大法宝”。
法宝一:调高床头,保证舒适度
在手术过程中,老年患者通常都是保持去枕平卧体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身体受压面、受压支点、部分伸展肌束的疲劳,不利于血液供应,限制血液流通,增加生理不适感。所以,为了减轻老年患者自身不适感,在麻醉苏醒期,护理人员将老年患者的气管导管拔除后,需要将床头抬高30°—45°,取低半卧位体位,可促进患者术后肺膨胀,增加血氧含量,缩减呼吸幅度,降低生理痛苦,确保其生理、心理均处于舒适状态。
法宝二:密切测温,恒温维持
多数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功能日渐退化,自身体温无法有效调节,加之手术期间使用很多生理盐水对身体进行冲洗,手术过后出现低体温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避免低体温情况发生,在患者进入恢复室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体温,每隔15—30min测量一次体温,并且,在体温测量结束后,还需要对老年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老年患者已经发生低体温情况,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为其准备毛毯,或为患者输注加温液体,进行加热、加温处理。如果老年患者出现以下低体温症状,如寒战、竖毛反应,需遵医嘱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曲马多、右美托咪定等药物,并指导其正确用药。
法宝三:沟通多元,提高满意度
许多老年患者听力欠佳,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还有部分老年患者虽处于清醒状态,却无法拔管。为了更有效地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护理人员采用制作画册、拍摄短视频、运用肢体动作、书写文字等多元化交流方式,确保老年患者能够了解自身当前处境。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沟通形式,显著提升了沟通效果,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较为满意。
法宝四:麻醉吸痰,调节呼吸
在老年患者苏醒后,若马上开展吸痰工作,易出现呛咳反应,影响吸痰效果。再加上吸痰动作幅度相对较大,容易导致患者血压大幅度下降,引起患者躁动,甚至还会出现喉痉挛的情况。所以为了能够帮老年患者顺利吸痰,建议在深度麻醉下进行,这样可以对人工气道内残留的痰液进行全面清理,调节其通气功能,避免术后存在肺不张的情况,减轻老年患者生理不适感,稳定其生命体征。
法宝五:肺部关怀,呼吸顺畅
大部分老年患者肺顺应性一般很低,手术后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低氧血症、肺不张等,影响后续康复情况。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需对老年患者开展肺通气保护策略,控制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必要情况下。为患者安装人工鼻,便于持续开展气道湿化干预和过滤工作。在老年患者拔管之前,护理人员应开展肺复张工作,反复进行2次或3次,能够改善低氧血症,避免肺泡塌陷,还能改善部分临床病症,如胸闷、气短等症状。
法宝六:安全提示,注意防范
由于麻醉恢复室人员流动量较大,患者周转速度较快,为了保证老年患者能够顺利交接,护理人员可在老年患者床头位置粘贴警示牌,便于其他人员多加关注,同时完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病房护理人员交接工作,提高患者转入、转出效率,以便在老年患者出现不良风险时,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出现护患矛盾、纠纷。
最后,除了上述“六大法宝”外,在老年患者麻醉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持续、密切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因部分老年患者对麻醉药物具备一定敏感性,手术过后很容易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情况,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勤关注老年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在患者体征异常发生时,立即上报医生,协助医生紧急处理,确保患者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