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老年人预防噎呛,掌握实用小技巧

发布时间:2025-05-05 阅读:62次 作者:李春玲
单位及职务:达州市中心医院

   一、老年人吃饭易呛的原因

   1.生理机能衰退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口腔与喉咙部位的肌肉也不例外,它们会变得愈发薄弱。与此同时,吞咽功能和协调能力大不如前,舌头不再像年轻时那般灵活自如,反应也明显迟缓。 在进食过程中,由于舌头灵活性降低,无法像过去一样精准地将食物推送至咽喉后部,从而大大增加了食物误入气管的风险。不仅如此,喉咙处的会厌,就如同保护气管的盖子,此时也难以紧密闭合,使得食物更容易溜进气管。另外,老年人唾液分泌量减少,食物缺乏足够的湿润,变得干涩难咽。而咳嗽反射的减弱以及咳嗽力度的不足,导致即便食物卡住,也无法通过有效的咳嗽将其排出。 种种因素叠加,使得老年人在进食时极易被呛到,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2.疾病因素影响

   一些疾病会对患者的吞咽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像脑卒中、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症这类神经系统疾病尤为明显。对于脑卒中患者,如果卒中损伤了控制吞咽的脑区,就好比军队失去了指挥官,喉咙肌肉变得“不听指挥”。吞咽的时候,该发力的肌肉不能发力,气管该关闭时却关不紧,食物自然就容易误入气道。帕金森患者则因为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在吞咽过程中,舌头和喉咙的协调性变差,食物很容易卡在咽喉部位。老年痴呆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大脑对吞咽功能的调控能力逐渐丧失,患者可能连如何正确咀嚼和吞咽都忘记了,甚至食物卡住了都毫无感觉,进而导致无声呛咳。此外,一些梗阻性病变,比如咽、喉、食管内的炎性肿胀,或者较大异物的压迫,也会影响吞咽功能。

   3.药物副作用

   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像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口腔唾液的分泌,导致口干。吃饭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唾液来润滑,食物在口腔里就很难顺利移动,很容易附着在口腔黏膜或喉咙处,从而引发呛咳。

   二、预防噎呛的实用小技巧

   1.精挑细选食物,降低噎呛风险

   老年人在饮食选择上需格外谨慎,以减少噎呛隐患。首先,应多挑选软烂易吞咽的食物,像粥、汤、炖菜、蒸蛋这类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能让老年人咀嚼和吞咽更轻松。同时,要避免食用坚硬、干燥的食物,例如坚果、花生、面包干等,这些食物不仅咀嚼困难,还极易卡在喉咙,增加噎呛风险。另外,鱼刺、骨头以及年糕、汤圆等黏性大的食物也不宜食用。若想食用,可将食物切成小块,或用搅拌机打成泥状,既保留营养,又便于吞咽。

   2.选对餐具,养成良好进餐习惯

   用餐环境尽量选择安静、舒适之处,进食时避免说话、看电视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专注进食能有效降低噎呛概率。选择合适的餐具也至关重要,比如边缘钝厚、匙柄较长且容量在5—10毫升的匙勺,有助于精准控制一口量,防止一口进食过多引发噎呛。老年人进食务必细嚼慢咽,切勿囫囵吞枣,确保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再吞咽。通过合理选择餐具并调整用餐习惯,老年人可有效降低噎呛风险,提升生活品质。

   3.保持正确进食体位

   首先,要保证用餐姿势正确。桌子和椅子高度要适宜,椅子背部需有支撑,老年人应坐直身体,膝盖弯曲呈90°,足底完全踩在地面,上身前倾15°,身体与桌子保持一拳距离。正确的体位是安全进食的基础。其次,合理安排进餐频率和时间也很关键。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可考虑少量多餐,每天安排四到五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从而减轻消化负担,降低吞咽压力。

   4.锻炼口腔肌肉与吞咽功能

   老年人口腔肌肉和吞咽功能有所衰退,可每天进行一些口腔肌肉训练动作,如抿唇、鼓腮、上下左右伸舌,或者咀嚼口香糖等。还可进行发声训练,比如发 “啊”“咿”等长音。喜爱唱歌的老年人,每天唱歌也能锻炼口腔肌肉。进食前先做几次吞咽口水的动作,可激活吞咽反射,强化吞咽功能。通过坚持锻炼口腔肌肉与吞咽功能,能有效预防噎呛。

达州市中心医院 李春玲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老年人预防噎呛,掌握实用小技巧》,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