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肿瘤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李先生。李先生处于肺癌晚期,此前已接受过多种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然而,遗憾的是,他的病情仍然出现了多部位转移,对全身多处器官造成损害,包括肝脏、骨髓、脑部等。
自确诊以来,李先生已在多家医院求诊,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今转至本院。
就医期间,李先生因恶性肿瘤脑转移出现了癫痫症状,接受了抗癫痫、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随着病情不断恶化,李先生被转入ICU接受进一步治疗。但由于病情已无法逆转,在与家属充分沟通交流后,家属决定放弃进一步治疗,寻求安宁疗护。
初见李先生时,他面色苍白,眼神中透露着绝望,多次尝试与其交流都表现出沉默的态度。经过与其子女交流得知,李先生处于单身离异的状态,且长达十五年之久,生活中存在吸烟的习惯,而子女均已成家立业,且生活在外地。由于确诊后其病情不断发展,李先生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加之反复治疗无果以及疾病与治疗带来的疼痛,几次试图自杀。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有着太多无法言说的事情。
在为李先生提供护理期间,我们充分考虑到他的性格特点,安排入住相对安静且床位靠近窗户的病房。如此一来,李先生能够随时感受清风拂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的喜好与需求。同时,我们将病房内的锐器和危险品,如刀具、绳线等收纳起来,以避免李先生在住院期间出现自杀等行为。而且,本院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极为严格,可有效防止病人误服、错服药物。
除此以外,我们决定慢慢走进李先生的内心,并尝试与李先生建立信任关系,使李先生能够诉说内心的苦恼。
一天,我值夜班,看见李先生在楼梯口吸烟,我并没有对他的行为进行严厉制止,而是借此机会与其进行沟通。我主动询问:“叔,这么晚没休息是不是哪不舒服呀?”李先生看见我向他走去,十分自觉地将烟掐灭,并回应:“没有不舒服,就是睡不着,想出来溜达溜达。”我非常诚恳地对李先生说:“我很感谢您看到我之后将烟掐灭。您大半夜还没有睡觉,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呀?方便跟我聊一聊吗?”他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我继续问道:“您能形容一下你现在的感受吗?”他双眼含泪,声音有些沙哑地说:“当我出现疼痛感时,真的很让我绝望,觉得死了就可以得到解脱了。但是回忆以前,我对不起我的子女,对不起我的父母。自从离婚后,子女与前妻生活,我没有很好地抚养我这一双儿女,实在是对不起她们。而且这些年一直嗜烟如命,五十一岁就确诊为肺癌,父母现在七十多岁了,没办法在他们床前尽孝,反而让他们为我操心。”
随后,我引导李先生阐述一些关于疼痛的问题,他都很配合地一一回答。李先生表示疼痛感控制得很好,只要可以正常地吃饭、睡觉、活动,他就不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我认真地倾听他的诉说,并十分理解他的处境以及内心的挣扎。我说:“以前我也遇到过爆痛的病人,疼痛感来临时哀号、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看起来都让人难受,所以我知道你已经很坚强了。”他点了点头,肯定我的说法。我接着说:“您觉得自己生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他说:“这么多年一个人生活,熬夜、抽烟、饮食也不规律,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吧。”我点点头,接着说:“您怎么规划以后的生活呢?”他说:“吸烟这些年了,得病之后就有戒烟的打算,但是恐怕不是这么容易的吧。”我鼓励道:“叔,没关系的,我们慢慢戒,每天减量,只要改变总会成功的是吧?”他点了点头。之后我搀扶李先生回到病房。他躺在病床上,陷入了沉思。我为他拉好被子,并叮嘱病人:“叔,好好休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点点头,眼中流露着感激。
之后我尝试与李先生的子女沟通,叮嘱子女多陪陪病人,告知他们病人心中的顾虑。子女也十分配合,两人一有时间就过来照顾。李先生的情绪逐渐平稳,心灵上得到了慰藉,积极面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