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教你几招处理血透中的低血压

发布时间:2023-12-11 阅读:406次 作者:张萌萌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医院

   血液透析属于临床中常见的肾脏替代疗法,对于延长肾病患者生存周期有积极意义。尽管此项治疗优势较多,但是潜在的并发症风险也相对较多,如低血压等。数据显示,血透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概率达到20%—40%。为更好地了解该并发症有关知识与防控方法,下文进行详细的知识科普。

   1  了解血透时低血压危害

   血透治疗中发生低血压主要指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下降水平≥10mmHg,或者是治疗期间患者的收缩压指标下降水平≥20mmHg。无论达到以上标准的哪一项,患者在治疗中均可能造成体征波动(如心率波动),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等)、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等)、心情焦虑、冷汗等低血压不良症状表现。且一部分患者受血透期间低血压的影响还会出现视力模糊、呼吸衰竭、肢体功能受限等不良现象,更有患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问题。为此。应积极了解血透时低血压危害,并遵医嘱进行防治。

   2  血透时低血压诱发原因

   很多血透患者对于低血压发生诱发因素有很大的好奇心,结合临床经验与研究试验情况来看,造成血透时低血压事件的危险因素较多,常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血透本身因素:血透治疗中若使用醋酸盐透析液、低钠透析液时,将增加低血压发生率,同时若血透温度偏高,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低血压问题。

   (2)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血透治疗中,若出现超滤量过大、超滤量过快等现象时,将可能减少有效循环血容量,致使诱发低血压,并进一步造成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并产生不良症状表现。

   (3)血管不适当扩张:若机体存在血管加压素降低、生物不相容性、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偏高、生物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将可能造成血管不适当扩张问题,若在此生理状态基础上再实施血透治疗,便会增加低血压发生率。结合以上诱发血透时低血压症状情况来看,应做好对具备以上因素高危群体的识别与防控力度,以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3  血透时如何稳定血压

   要想在血透治疗中积极将患者血压水平稳定在适当范围内,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降低低血压发生率,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干预:

   (1)警惕低血压高危群体:面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血管不适当扩张等血透时低血压高危因素患者,应积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宣教工作,告知其血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压症状和应对方法。同时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血压监测工作,及时依据其血压变化情况采取预见性低血压防控措施。

   (2)控制干体重:干体重指的血透患者的目标体重,或者是理想体重,该体重无脱水,也无水潴留问题。对于接受该项治疗患者,应积极对自身干体重进行控制,以避免血透治疗期间出现水分过多的情况,而该情况可能会加大血透时超滤量,致使诱发低血压。建议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控制水分与食盐量,并尤其注意对含水类食物、含盐分较高类食物进行减少,以此达到良好的干体重控制效果,防范低血压。

   (3)优化透析模式:尽可能进行恒温透析,或者是进行低温透析,透析治疗时,可首先对温度调节为35-36℃,使之达到对外周血管阻力进行增加的效果,提高心肌收缩水平,稳定心血管系统。

   (4)合理应用降压药:建议血透治疗当日,要求患者对降压药剂量进行减少,或者是停服降压药。若患者仍需在血透时服用降压药,可依据血透时血压指标检测情况采取临时予以短效降压药干预措施,并以小剂量进行给药,后续可结合血压监测结果,对降压药剂量进行增加,使之通过合理使用降压药来有效避免血透时发生的低血压事件。

   (5)适当补液:在血透治疗期间,可依据患者实际体征等,适当予以补液治疗,以此稳定血容量与血压水平,降低低血压概率。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医院 张萌萌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教你几招处理血透中的低血压》,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3年1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