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冠心病介入手术,放支架或球囊扩张后,术后护理如同心脏“高速公路”的长期养护。做得好能让心脏功能恢复,做不好可能二次堵塞。以下是实用护理指南,教你呵护“心”健康。
一、术后24小时:卧床期“黄金护理”
1.穿刺部位护理
介入手术多从手腕(桡动脉)或大腿根部(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专用压迫器包扎,观察手腕是否肿胀、青。若渗血浸湿纱布,立即按压穿刺点上方2厘米并呼叫医生。
股动脉穿刺:需绝对卧床6—8小时,下肢不能弯曲,家属可按摩未穿刺侧肢体防血栓。
2.饮水与饮食
多喝水:术后2小时内饮水500—1000毫升,以便加快造影剂排出,但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
第一餐:宜吃小米粥、鸡蛋羹等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产气食物。
3.监测指标
心率血压:术后每小时测一次,若心率>100次/分或血压<90/60mmHg,可能是出血或心源性休克,立即告知医护。
胸闷胸痛:若胸痛比术前剧烈,伴大汗、恶心,可能是支架内血栓,需紧急处理。
二、居家护理第一周:恢复期核心要点
1.伤口护理
拆除包扎:桡动脉穿刺术后24小时拆除压迫器,股动脉穿刺需48小时,之后用防水创可贴覆盖穿刺点。
观察愈合:正常伤口呈粉色,若红肿、渗液、疼痛加剧,可能是感染,需及时就医。
2.活动管理
起床步骤:先侧身,手支撑慢慢坐起,双腿下垂1—2分钟再站立,避免头晕摔倒。
每日活动:家中慢走,每次10—15分钟,每天3次。避免抬重物(>5公斤)、用力排便。
3.心理调适
许多患者术后焦虑,需科学认知支架由特殊金属制成,会与血管内皮融合,正常活动不会移位。可每天做深呼吸训练或听音乐缓解紧张。
三、术后1—3个月:康复期系统工程
1.用药管理
双抗血小板治疗:通常需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1年,不能擅自停药,否则可能引发支架内血栓。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需长期服用降血脂、稳定斑块。若出现黑便、皮疹,及时就医。
2.运动康复
运动处方:术后1个月可开始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以内。
进阶计划:3个月后可增加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5次,运动前后热身、拉伸。
3.饮食调理
三少原则:少盐(每日<5克)、少油(每日<25克)、少糖。
三多原则:多吃蔬菜(每日500克)、水果(每日200克)、全谷物。
护心食物:每周2—3次深海鱼,每天1把坚果。
四、长期护理:预防复发终身功课
1.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各复查一次,之后每年一次。
复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必要时做冠脉CTA或造影。
2.危险因素管理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需<7.0%。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支架内再狭窄风险增加2倍,必须戒烟;男性每日酒精量<25克,女性<15克。
3.应急处理
若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呼吸困难、晕厥等情况,立即拨打120。
五、常见误区纠正
1.“放了支架就不用管了”:支架只能解决局部问题,术后仍需干预控制整体血管状况。
2.“不敢运动,怕支架掉下来”:合理运动能降低复发风险,支架与血管内皮融合后牢固,正常运动不会脱落。
3.“血脂正常了就停他汀”:他汀不仅降血脂,还能稳定斑块、抗炎,需长期服用。
结语 总之,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是持久战,需耐心、细心和恒心。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心脏健康,对心脏多一份呵护,它就会多一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