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健康状况与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心电图好比一张人体电流的“成绩单”,承载着健康的“密码”,它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心脏发出的“信号”,是心脏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今天就一起来揭开小小心电图背后大大的心脏“密码”。
一、心电图的原理
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用于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心电图检查将电极放置于体表的特定位置,记录心脏活动时所产生的微弱电信号,这些电信号源于心脏传导系统,该系统负责将起搏点发出的电冲波迅速传导至整个心脏,引起心脏收缩。心电图将记录的心脏电活动变化转化为波形图,用图纸直观显示电活动,为诊断心脏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二、心电图的波形介绍
1.P波。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波,简单来说,就是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一般而言,P波呈正向或双向,高度不超过0.25mV,宽度不超过0.12秒。
2.QRS波群。包括Q波、R波和S波,是心室除极波型的总称。一般而言,QRS波群呈正向或双向,宽度0.06至0.10秒之间。其中,Q波不应超过0.04秒,R波代表心室除极的主要部分,S波代表心室除极的后期部分。
3.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波,就是心室舒张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压力、温度、心肌供血等凡是影响代谢的因素都可能对T波形态造成影响。
三、心电图的异常“发声”
1.心脏跳动乱了“节奏”—心律失常。心脏跳动节奏或速度不正常,提示心律失常。有时心脏跳得快,称其为“心动过速”;有时心脏跳得慢,称其为“心动过缓”;有时,心脏乱跳没有规律可言,比如房颤。心电图就像是一位“音乐指挥家”,精准捕捉心脏跳动的每一个“音符”,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电图上波形密密麻麻,说明心脏跳得快;波形相对稀疏,说明心脏跳得慢;房颤状态时,心电图波形犹如乱麻,没有任何规律。据心电图的不同表现,判断有无心律失常及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2.身体中“盐分”不平衡——电解质紊乱。在身体中,钾、钠、钙等电解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维持心脏正常跳动。若电解质紊乱,心脏电活动受到影响,心电图会出现异常表现。例如血钾过高,心电图T波可能呈现高尖状态;血钾过低,U波异常变化。
3.心脏“缺血”了—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肌肉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受损,严重缺血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对于心肌缺血、梗死,心电图就像“警报器”,能及时发出危险警报。心肌缺血或梗死时,心电图呈现出典型改变,如ST段可能抬高或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者倒置。这些改变属于心电图的特殊标记,帮助医生了解到心脏问题。
4.心脏“变胖”了—心脏结构异常。心脏肥大、心室壁增厚等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结构异常,心电图虽然并不能直接看到这些异常,但心电图的电信号变化证明了它们的存在。心脏结构发生异常时,心电图波形可能出现细微变化,例如心脏肥大时,心电图QRS波群可能呈现出宽大状态;心室壁增厚时,心电图ST段、T波可能有变化。
5.其他。除了上述情况,心电图还可提示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通过心电图检查掌握心脏情况,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四、心电图显示正常,心脏就绝对健康吗?
答案是不一定。即便是心电图显示正常,也并非心脏就绝对健康。心电图只能记录做检查时的心电活动,若心脏问题并非一直存在,常规心电图检查可能捕捉不到,如阵发性心律失常。面对这种情况,通常建议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运动心电图进一步检查。
五、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状态平静,因为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都会对心脏电活动造成影响,导致心电图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影响。
2.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放松状态,主动配合。
3.若正在服用可能影响心电图结果的药物,需及时告知医生。
4.对于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如怀孕、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