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人们对老年人生活状态和健康问题更为关注。这些年,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发生率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了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老年人习惯性便秘会导致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泄,粪便中存在的毒素会被身体吸收,从而产生中毒反应。便秘的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腹胀恶心、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失眠等。针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问题,通过适当的护理能够有效对便秘进行预防,避免老年人受便秘困扰。
一、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
1.生理功能老化影响
便秘是由于粪便长期滞留于肠腔内部,导致粪便中的水分被过量吸收,造成粪便干燥硬结,难以通过正常的排便完成粪便的排泄。由于老年人消化道黏膜和肌层萎缩、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量减少、胰腺的分泌功能减退、消化系统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加之肠壁的平滑肌功能下降、胃肠迟缓性扩张和蠕动无力,造成了食糜转化效率减弱,最终导致了便秘问题。长期便秘会导致内脏下垂,进一步引发肠胃功能紊乱,从而反复产生便秘问题,无法彻底消除。
2.药物因素影响
服用药物也是导致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一大因素。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减退,往往需要依靠服用药物来抵抗疾病。经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由于慢性病影响,用药种类繁多,通常会同时服用5—10种不同的药物。其中致酸药、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抗胆碱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会对老年人肠道系统造成影响,导致其结肠平滑肌功能产生异常,从而出现肠道蠕动缓慢,引发便秘问题。
3.生活饮食习惯影响
老年人生活饮食习惯也会导致习惯性便秘。由于老年人消化系统衰老,其生活饮食习惯就需要考量消化系统的功能,选择利于消化的食物,避免产生便秘问题。但是,大部分老年人往往缺少饮食控制的意识,在日常饮食搭配上膳食纤维较少,食物含水量不高,导致其消化缓慢,引发便秘问题。除此之外,大部分老年人存在饮茶的习惯,浓茶中含有的鞣酸会刺激肠胃黏膜收缩,从而降低消化系统的润滑效果,导致粪便不宜排除,影响老年人的排便功能,引发便秘问题。
二、老年人预防便秘的护理建议
1.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需要通过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来避免便秘问题的发生。由于排便是自主与反射结合的生理过程,通过建立规范的排便习惯能够使患者通过主动调节控制完成排便,避免粪便在肠道内积累,影响健康。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护理时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习惯在早晨起床后、临睡前等时间段进行规律排便,通过按时蹲厕产生便意完成排便。在排便过程中不要看书、看报、玩手机等,集中注意力,促使大肠蠕动,完成排泄。
2.规范药物治疗
老年人习惯性便秘与服用药物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需要根据身体状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药物便秘治疗。常规的治疗药物多为蒽醌类、多酚类药物,能够通过刺激来增加肠道水分、促进肠道蠕动。但是,在采用药物进行便秘治疗中,需要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合理的安排药物质量方案,避免影响健康。
3.改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的改善能够显著缓解老年人习惯性便秘问题。在进行老年人护理时,需要结合老年人的排便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通过提升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缩短排泄物通过肠道的时间,改善排便状态。除此之外,含有丰富脂肪、维生素B1的食物也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利于排便。在饮水量的控制上,需要根据老年人的状态保障其每日饮水量,通常晨起后饮水300—400mL为宜,可以分两次或者三次饮用。日常饮水控制在1500mL左右,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过量引水导致心肾功能负担。
总而言之,老年人便秘问题不仅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加剧其情绪焦虑,影响其生活质量。针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能够有效缓解便秘问题,预防便秘问题产生。通过分析老年人便秘成因与预防护理方法,可以为老年人护理工作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