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麻醉复苏室的护理要点

发布时间:2025-03-06 阅读:131次 作者:苏燕
单位及职务:桂平市人民医院

   麻醉复苏室通常能够对所有手术后不能达到ICU收治标准,且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或术后全麻苏醒不完全的麻醉病人起到作用。

   科学的麻醉复苏室护理管理,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很多人对于麻醉复苏室的护理内容掌握并不完全,本文重点站在患者角度,带大家了解关于麻醉中心麻醉复苏室的相关护理内容。

   生命体征检测

   正常情况下,在完成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生理体征可能出现变化。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体征,例如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很多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能够获得血压、脉搏及呼吸的监测,但是体温监测往往被忽视,这也是很多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发生寒战的重要原因。寒战的发生与自身手术暴露的面积以及周围温度具有高度相关性,手术时间越长、失血量越多、代谢缓慢,体温下降越快。因此,手术结束后,医务工作者要让麻醉复苏室的温度保持在24℃—26℃,并且积极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这样能够防止患者由于体温低导致抵抗力降低,进而引发的相关并发症。

   呼吸道护理

   正常情况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带管进入病房,这种情况会对患者的呼吸道产生刺激,导致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堆积,容易引发误吸以及舌后坠等情况发生。

   在麻醉复苏室观察期间,护理工作者要认真观察患者,一旦其出现呼吸异常的情况,或者呼吸道内部分泌物过多时,要迅速采取措施,如,利用吸引器进行吸痰,将分泌物及时清除。针对舌后坠的情况,护理工作者要及时将患者头部偏向身体一侧,或者利用舌钳将舌头拉出。针对误吸的患者,护理工作者同样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让患者身体处于侧卧位姿势或者仰卧位姿势,并在必要情况下为患者提供高压吸氧,这样能够进一步缓解由于麻醉导致的呼吸异常情况。

   导管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通常会佩戴气管导管以及输入性导管和输出性导管,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一定需要做好导管的防脱滑工作。

   护理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导管的工作情况,避免其出现扭曲、受压等情况,确保其通畅。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导管中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及量的多少,同时注重患者手术后伤口敷料以及周围皮肤的情况。及时掌握这些情况,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皮肤护理

   皮肤护理是麻醉复苏室患者重要的护理部分。手术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刺激,容易造成患者皮肤抵抗力降低。另外,进行手术时,搬运患者可能会导致其皮肤完整性受到影响,导致皮肤破损。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好患者搬运的管理工作,保持动作轻柔,避免牵拉、拖拽、拉扯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局部皮肤泛红,护理人员要在护理中为患者适当进行翻身,减少其泛红部位长时间压迫,或者利用安尔碘进行局部涂抹,这样能够减少皮肤破损的情况出现。

   安全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麻醉复苏期间,其意识仍然处于模糊状态,自身无法控制行为,且身体带管会造成一定的不适性。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躁动,进而出现摔伤、坠床等风险事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约束,如对患者实施四肢关节部位约束,约束过程中应保持松紧适宜,确保患者安全。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为患者减轻痛苦。

   完善护理记录

   在麻醉复苏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针对自身的护理工作以及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进行准确记录,确保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及时性,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后续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

   结语  总的来说,手术患者需通过麻醉复苏室进行术后恢复,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要积极做好护理服务,服务质量的提升对于保障患者康复、促进麻醉手术中心发展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桂平市人民医院 苏燕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麻醉复苏室的护理要点》,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3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