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病情危重、身体机能脆弱,皮肤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皮肤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还能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一、皮肤评估:精准护理的基础
全面、及时的皮肤评估是实施有效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需运用专业工具和方法,对患者皮肤状况进行细致检查。观察内容包括皮肤的完整性、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破损、压痕、皮疹等。对于长期卧床、意识障碍、使用镇静剂的患者,尤其要重点评估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枕部等易受压部位。同时,结合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进行量化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此外,还需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皮肤过敏史等,因为低蛋白血症、水肿等会削弱皮肤抵抗力,而过敏体质患者接触某些护理用品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
二、压疮预防:多维度护理策略
1.体位管理
定时为患者翻身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床垫、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减轻骨隆突处压力。对于病情不允许频繁翻身的患者,可采用交替式减压床垫,通过持续改变压力分布,减少局部受压时间。在翻身过程中,要保持患者身体的轴线位,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与床面摩擦受损。
2.皮肤清洁与保湿
保持皮肤清洁干爽至关重要。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拭患者皮肤,清除汗液、分泌物等刺激物。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清理排泄物,并用温和的皮肤清洁剂清洗肛周、会阴部皮肤,然后涂抹皮肤保护剂,形成保护膜,隔离尿液、粪便的刺激。同时,使用润肤霜对干燥皮肤进行保湿,防止皮肤干裂。
3.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
气管插管、约束带、心电监护电极片等医疗器械与皮肤直接接触,容易造成局部压力过大。护理人员要合理调整器械位置和松紧度,定期更换接触部位,在器械与皮肤之间使用减压垫、水胶体敷料等,分散压力,降低损伤风险。
三、特殊情况处理:个性化护理应对
1.失禁性皮炎护理
针对失禁患者,除了及时清洁和保护皮肤外,可使用失禁性皮炎管理工具,评估皮炎严重程度。轻度皮炎使用皮肤保护剂,中重度皮炎则根据情况选用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促进皮肤愈合。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患者排便、排尿失禁状况。
2.伤口护理
对于已出现的皮肤破损、伤口,根据伤口类型和愈合阶段选择合适的敷料。清洁伤口可使用湿性愈合敷料,如藻酸盐敷料、水凝胶敷料,保持伤口湿润环境,促进愈合;感染伤口则需先进行清创,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感染敷料。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四、团队协作与质量监控
皮肤护理需要整个护理团队的协作配合。护士之间要加强沟通,做好交接班,确保皮肤护理措施的连续性。同时,定期组织皮肤护理知识培训和案例讨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此外,建立皮肤护理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分析护理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持续优化皮肤护理质量。
在重症医学科,皮肤护理看似琐碎,却关乎患者的康复与安危。只有将每一个护理要点落实到位,以专业、细致、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才能有效预防皮肤并发症,为重症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