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T、超声的不断普及下,健康人群的体检率也有明显上升,若你的体检报告上突然蹦出“肝内胆管结石”字样,是不是听起来就像是生活给你邮寄了一张意外卡,让你措手不及。但是,大家也不用过度担心,这并非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些石头就像是你身体里的一场“迷你地质灾难”,会让你偶感不适,但我们依然有办法对付它。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应对这些肝内胆管结石。
一、肝内胆管结石从何而来
1.胆汁:胆汁并非是什么普通的液体,它是肝脏精心酿造的消化神器,主要负责将脂肪分解成小块,以便于身体的吸收。而肝脏就好比是一个胆汁工厂,通过不停歇的生产胆汁,之后通过胆管运输至胆囊精心储存,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释放。胆汁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包含胆汁酸、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若这些成分的比例失调,就极易形成结石。例如,胆固醇浓度过高,极易沉淀形成结石,就好比是一杯调得不好的鸡尾酒,极易增加结块风险,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就会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2.胆管本身捣乱:胆管好比是一条运输通道,要是管道内存在某些先天性、后天性的胆管解剖结构异常,例如炎症、狭窄、囊肿等,就容易导致胆汁排泄不通畅,在局部堆积,从而给结石的形成创造温床,这就好比是在河道内修建小坝,若水流不畅就会导致泥沙堆积,时间一久自然就会造成石头的形成。
3.不良的生活习惯:若长期不吃早餐,胆囊闲置太久就会导致胆汁在胆囊内积压,致使成分变得浓稠,从而增加结晶发生风险。同时,若长期摄入油腻、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肝脏以及胆囊超负荷工作,致使胆汁成分失衡,也会增加结石乘虚而入的概率。此外,长期饮水不足或者饮食不规律也可能会对胆汁的排泄造成影响,从而增加结石发生风险。
二、偶然发现胆管结石应该怎么办
1.展开详细检查:需要尽快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B超等检查,旨在明确石头的大小、数量以及位置等具体情况,以便于后期医师展开判断,并给出最佳的治疗建议。
2.咨询专业医生:结合检查结果,咨询专业医生并获取准确诊断与最佳建议,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展开治疗,以及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3.冷静,看看石头闹不闹腾:若在体检过程中偶然发现肝内胆管结石,但自身没有任何不舒服,比如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而且肝功能检查也正常,那么你是相对幸运的一个,这个石头暂时是个“乖宝宝”。此时无需立即治疗,只要通过定期复查就行,建议每年复查1—2次的肝胆B超以及肝功能的检查,这好比是给石头打卡报到,看看它是否存在调皮捣蛋的风险。
4.若石头闹腾,那就要出手了:若你经常性地出现右上腹疼痛或者皮肤、眼睛变黄,小便颜色像浓茶一样,那就需要赶紧寻求外援,通过专业医生的帮助,来战胜肝内胆管结石。医生会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症状等来决定怎么对付它,具体为:①药物干预:若是不大的胆固醇结石,医生可能会给你开具熊去氧胆酸胶囊这种药物,以防止胆汁的淤积,若运气不错,也可能实现将结石溶掉的目标;②若结石位置比较方便,医生也可能会利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即通过口腔将管子插到胆管内,找出结石之后把石头取出;③经皮穿刺取石:部分情况下医生需要借助超声的帮助,从皮肤穿刺到胆管,然后将结石取出来,这种方法就有点像远程导弹打击,不用开刀;④针对顽固型的结石,尤其是位置特殊、结石太大的情况,要采取终极大招——手术干预,包含肝部分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等。
结语 总之,虽然这些小石头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我们不能让小石头破坏了好心情,记住,该检查检查、该治疗治疗,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科学治疗,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就能打赢这场健康之役。同时也要提醒大家,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在面对肝内胆管结石时不要慌张、逃避,科学就医是王道。最后,希望每位朋友不让这个小石头成为绊脚石,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继续去享受健康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