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赶走身体里的“小石头”,不让疼痛找上门

发布时间:2025-03-03 阅读:171次 作者:王继剑 曹廷虎
单位及职务: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

你是否曾在深夜突然被一阵剧烈的疼痛惊醒,那种疼痛如同刀绞一般,让人难以忍受?这很可能是由于你身体里的“小石头”在作祟。这种“小石头”,医学上称为泌尿系结石,一旦发作,便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它们如同身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身体里的“不速之客”,学会如何与它们“和平共处”,甚至将它们拒之门外,不让疼痛找上门。

一、“小石头”从何而来

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了泌尿系统,这里是结石的“高发地带”。尿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正常情况下,这些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不会析出形成结石。但当身体摄入过多易形成结石的物质,比如长期大量食用菠菜(富含草酸)、动物内脏(富含嘌呤,可代谢产生尿酸),又或者喝水过少,导致尿液浓缩,这些物质的浓度就会升高,逐渐析出形成微小的结晶。这些结晶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附周围的物质,慢慢长大,最终形成结石。此外,一些疾病也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血钙升高,使钙在尿液中浓度增加;尿路梗阻会使尿液排出不畅,结晶更容易沉积形成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还与个人的代谢状态有关。不同的人代谢能力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在尿液中积累结石形成所需的物质。同时,遗传因素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族中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往往高于普通人。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因素如气候、水质等也可能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产生影响。例如,在炎热干燥的地区,由于人们出汗较多,尿液容易浓缩,从而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因此,预防泌尿系统结石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调整饮食习惯、增加饮水量、适度运动以及定期体检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小石头”的危险信号

肾绞痛:这是肾结石最典型的症状之一,疼痛通常突然发作,位于腰部或上腹部,疼痛程度剧烈,呈阵发性,可向下腹部、腹股沟、会阴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结石在肾脏内移动,刺激肾盂、输尿管,引起平滑肌痉挛导致的。

血尿: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损伤尿路黏膜,使血液混入尿液中,从而出现血尿。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色或鲜红色;有些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少,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称为镜下血尿。

排尿困难:如果结石进入输尿管或尿道,堵塞尿路,就会导致排尿困难,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无法排尿。

发热:当结石引发尿路感染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的症状。这是因为结石作为异物,容易在尿路中滋生细菌,引发感染,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腰部不适:除了肾绞痛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腰部酸胀不适,尤其是在活动或劳累后,症状可能更加明显。这是因为结石在肾脏内占据一定空间,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或刺激所致。

尿液异常:除了血尿外,结石还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其他异常,如尿液浑浊、有异味等。这是因为结石的存在影响了尿液的正常排出和过滤功能。

三、与“小石头”的“战斗”

保守治疗:对于直径小于0.6厘米、表面光滑、无尿路梗阻的结石,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毫升,这样可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促进结石排出;适当运动,如跳绳、跑步等,有助于结石的移动;还可以服用一些药物,如排石颗粒、坦索罗辛等,前者可促进输尿管蠕动,帮助结石排出,后者能松弛输尿管平滑肌,扩大输尿管内径,利于结石下行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于结石,将结石击碎成小块,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不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如导致肾包膜下血肿等,术后需要密切观察。

微创手术:当结石较大或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微创手术。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有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等。输尿管镜碎石术是通过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或肾脏,利用激光、超声等能量将结石击碎并取出;经皮肾镜碎石术则是在腰部建立一个通道,通过肾镜进入肾脏,将结石击碎取出,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

开放手术:在极少数情况下,如结石复杂、微创手术无法处理时,可能需要进行开放手术。但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目前已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近年来还有一些新兴的治疗手段正在逐渐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中,如溶石治疗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溶石治疗主要是利用某些药物或液体溶解结石,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结石,如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机器人辅助手术则利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通过微小的切口进行手术操作,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这些新兴治疗方法的应用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四、将“小石头”拒之门外

在生活中,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我们可以将“小石头”拒之门外。这些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体检等。

1.合理饮食

控制钙和草酸的摄入:虽然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每天钙的摄入量应控制在800—1000毫克,避免过量食用牛奶、奶酪等高钙食物。同时,减少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摄入,如菠菜、甜菜、巧克力等,这些食物在食用前可以先焯水,以降低草酸含量。

限制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尿酸过高容易形成尿酸结石。应避免大量食用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同时减少啤酒的饮用。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形成。特别是柑橘类水果,它们富含枸橼酸盐,这种物质能够抑制结石的形成。同时,蔬菜中的纤维素也有助于减少尿液中某些可能导致结石的物质浓度。

减少盐分的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尿液中钙和草酸的浓度,从而增加结石的风险。因此,建议每日盐分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尽量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味零食等高盐食物。

注意蛋白质摄入的平衡: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对身体有益,但过量摄入会增加尿液中尿酸和钙的浓度,增加结石的风险。建议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并控制每日摄入量。

2.多喝水

多喝水是预防结石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减少结晶形成的机会,同时还能促进小结石的排出。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最好是白开水,也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淡茶水,但要避免喝含糖饮料和酒精。

3.适度运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预防结石。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减少尿液中物质的沉积。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此外,运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也是结石形成的一个风险因素。在运动时,记得要适量补充水分,避免身体脱水。如果长时间坐着工作,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也能有效减少结石的风险。总之,适度运动不仅有助于预防结石,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结石的重要措施。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尿液中的异常成分,如过多的钙、草酸、尿酸等,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此外,体检还能发现早期的结石病变,避免结石进一步发展,减少治疗的难度和痛苦。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特别是对于有结石病史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的重要性。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 王继剑 曹廷虎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赶走身体里的“小石头”,不让疼痛找上门》,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3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