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小儿发热不能“尽快退”

发布时间:2025-02-17 阅读:55次 作者:刘莉
单位及职务:彭山区中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感染引起。当孩子体温升高时,家长往往迫切希望尽快让孩子退热,然而,发热并非全然是负面的,它是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本文将普及小儿发热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何时应当就医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家长正确应对小儿发热。

   一、发热的原因

   发热现象源于体温调节中枢设定点的升高。当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系列化学物质,包括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发热,进而协助身体抵御病原体,属于身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它不仅能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还能加速免疫细胞的活动,帮助身体更快地识别和消灭入侵者,但持续的高热如果不加以适当处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因此,了解发热的原因和如何正确应对发热,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二、发热的益处

   提升免疫反应:适度的发热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其吞噬病原体的能力。

   遏制病原体增殖:在体温上升的情况下,许多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

   加速抗体产生:发热有助于抗体的产生,从而促进长期免疫记忆的建立。

   缓解症状:发热时身体会释放出内啡肽,这种天然的止痛剂有助于减轻疼痛感。

   加快恢复过程:通过发热,身体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加速恢复过程,帮助身体更快地从疾病中恢复。

   早期警示:发热作为身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可以作为早期警示信号。

   三、处理方法

   监测体温:使用体温计定期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了解发热的持续时间和波动情况。

   物理降温: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四肢、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

   药物降温:如果孩子感到不适,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或药物说明书的剂量,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布洛芬。

   保持充足水分:发热时孩子容易出汗,且体温升高后体内细胞代谢增快,代谢需要水的参与,故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脱水。

   穿着适宜: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或盖得过厚,以免影响散热。

   休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四、应何时就医

   持续高热:若孩子高烧不退,体温超过39℃,且无下降迹象。

   伴随症状:若孩子除发热外,还出现呕吐、腹泻、皮疹、呼吸困难、嗜睡、持续哭闹或极度烦躁不安等症状,或出现高烧伴随惊厥、意识模糊、持续性头痛、脖子僵硬、呼吸困难或嘴唇发紫等,应紧急就医。

   年龄因素:新生儿和婴儿的发热情况需特别关注,因其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感染可能迅速恶化。

   既往病史: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缺陷的孩子,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征兆,应立即就医。

   五、家长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依赖退热药物:退热药物仅能暂时降低体温,并不能治疗导致发热的根本原因。

   避免过度捂汗:传统观念认为捂汗有助于退热,但实际上这可能导致体温过高,甚至引发热射病。

   谨慎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因此,在缺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不应随意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饮食调整:当孩子发热时,常伴随食欲下降,家长应给孩子安排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果泥等,同时,应避免油腻、辛辣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

   做好家庭护理:在孩子发热时,应确保孩子摄入充足的水分,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例如温水擦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退热药物,避免随意用药。

   寻求专业咨询: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发热情况感到担忧,应立即联系儿科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以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

   做好预防:为降低孩子发热的风险,家长应确保孩子接种所有推荐的疫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的感染源。

   结语  小儿发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应对发热的关键在于了解其病因,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同时提升自身的医疗知识,避免盲目追求快速退热。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大多数发热的儿童都能安全地度过疾病期。

彭山区中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 刘莉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小儿发热不能“尽快退”》,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