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糖代谢紊乱情况,从而指导临床的降糖用药方案以及评估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指尖血糖和静脉血糖是目前用于血糖监测的两种主要技术,但是其检测结果往往会有所差异。两种血糖监测技术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下文将对其原因进行科普。
1.指尖血糖
指尖血糖采集,又可称之为毛细血管血糖测量,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监测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检测工具通常使用血糖仪。指尖血糖采集可以实时地提供患者的血糖水平情况,让患者能够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方案。同时,由于指尖血糖采集更为方便,可以让患者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指尖血糖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多用于血糖的随访监测。
指尖采血通常选择毛细血管较为丰富且疼痛程度较轻的部位,比如无名指或小指的侧面等。根据指尖厚度和针头要求调整采血深度,迅速刺破清洁消毒后的皮肤,让血液自然流出。指尖采血选择的试纸条要与血糖仪匹配,并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保证监测值的准确性。
2.静脉血糖
静脉血糖采集需要抽取上肢静脉血样本。静脉血糖采集前三天,要尽量避免食用过于油腻、高蛋白类的饮食以及糖分含量高的水果等,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患者晚上8点之后处于禁食状态,且在采血当天不宜超过上午9点,避免生理性内分泌激素影响血糖检测结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静脉血糖采集还可以准确地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静脉血糖值,评估治疗方式是否有效,从而调整相应的干预方法。
3.指尖血糖与静脉血糖结果差异的原因
(1)检测方法。指尖血糖是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检测毛细血管的全血血糖,而静脉血糖是通过静脉血浆或血清中的葡萄糖水平进行测定。在相同的血浆葡萄糖水平下,全血葡萄糖检测结果会随着红细胞的压积增多而降低。红细胞压积较高会影响血糖渗入试纸条的速度,导致血糖水平检测结果偏低,反之则会偏高。另外,指尖血糖检测还会受到血糖仪、试纸、温度、海拔等因素的影响。
(2)操作因素。指尖采血简便快捷,但结果受到消毒是否彻底、采血部位选择、血量是否充足等因素的影响,挤压过度还可能导致组织液混入,影响血糖值;而自然流出所测得的血糖值最接近实验室检测的数值。静脉采血相对复杂,由专业人员进行可确保操作规范,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除了采血方法外,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度、检测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因素,也可能对指尖血糖和静脉血糖的结果产生影响。指尖采血和静脉采,都需要对皮肤进行消毒。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或者与血糖试纸发生反应,都可能会影响血糖检测结果。另外,指尖采血试纸保存不当,也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差异。
(3)血糖检测时间。人体在进食后,葡萄糖会进入动脉经过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部分葡萄糖会在此过程中被代谢,最后回到静脉血液中。如果此时进行指尖采血和静脉采血,通常指尖血糖会比静脉血糖高。但如果是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糖检测,指尖血糖和静脉血糖的结果差异则会相对较小。
(4)个体因素。如果患者在采集血液时处于情绪紧张或者进行剧烈运动,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引起人体应激反应而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造成血糖水平升高。如果指尖采血动作不当导致针刺疼痛明显,就可能会使患者应激反应增加而影响血糖结果。采集血液时,手部温度过低会影响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布情况,而导致血糖水平不准确。
结语 为了降低指尖血糖和静脉血糖结果的差异,在指尖采血前要严格按照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并保证试纸条符合使用标准,定期对血糖仪的准确性进行对比。总之,在进行血糖检测时,应依据具体的需求和实际场景来作出选择,并依据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全面的评估。